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

湖南科技学院唐志

2025-07-0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积极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低龄老人(55至70岁)在这一背景下对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探讨了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相应的融合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个性化产品开发和社区参与,可以有效提升低龄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与社会参与。最终,本文旨在为构建和谐的老龄社会提供可行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低龄老人;康养;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一、积极老龄化及其对低龄老人的影响
  低龄老人更加重视健康管理和身体锻炼。他们参与各类健康活动,如健身、瑜伽和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素质。此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显示,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低龄老人,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高于缺乏社交活动的同龄人。积极老龄化激发了低龄老人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技术和信息更新迭代迅速,低龄老人通过参加培训班、讲座和兴趣小组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样的学习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还增强了自信心,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此外,积极老龄化还促进了低龄老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和文体比赛等,低龄老人能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分享经验和资源。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社区中积极参与的低龄老人往往成为其他人的榜样,激励更多人加入积极老龄化的行列中。
  二、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低龄老人对康养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他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包括定期体检、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然而,现有的康养服务市场仍相对薄弱,资源配置不均,很多服务项目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此外,许多低龄老人对康养观念的接受度不高,仍存在对传统医疗模式的依赖。体育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健身、游泳、徒步旅行等活动,低龄老人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享受社交的乐趣。然而,现有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往往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例如,缺乏针对性的活动安排、专业指导及安全保障等,使很多低龄老人对参与这类活动产生顾虑。
  三、融合发展路径
  政府在推动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康养与旅游服务的开发。其次,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无障碍设施和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以提供便利的服务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低龄老人对康养和体育休闲旅游的认知。旅游企业在融合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企业应根据低龄老人的特点,推出个性化的康养与旅游产品。例如,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健康讲座、文化体验和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旅游项目。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培养专业人员,为低龄老人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服务体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社区在推动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同样重要。社区可组织各种活动,如健身课程、文化交流和节日庆典等,促进低龄老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同时,社区应积极引导老人参与各类康养与旅游项目,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社区的力量,可以形成良好的支持网络,帮助低龄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案例分析
  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某城市推出的“健康老年人旅游套餐”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文化活动,提供包括健康讲座、健身活动和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项目,受到低龄老人的欢迎。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有效的融合发展,不仅能满足低龄老人的需求,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持续发展与展望
  综上所述,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未来,应加强对低龄老人需求的深入研究,开发更多适合他们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建议政府、企业和社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方合作,构建一个友好的老龄社会,实现老年人更高质量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低龄老人康养与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2A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