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党建引领国有企业机关部室建设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程龙

2025-07-0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国有企业机关部室作为企业治理体系的中枢神经,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战略执行效能与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国有企业实践案例,系统论证党建引领在机关部室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以“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作风塑形、服务赋能”为路径,构建“党建+”立体化工作格局,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一、党建引领:国有企业机关部室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政治属性的根本体现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机关部室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实践表明,只有将党建融入部室治理各环节,才能保证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破解治理困境的关键抓手
  当前国有企业机关部室普遍面临“重业务轻党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问题。通过“揭榜挂帅制”将急难险重任务与党员先锋岗挂钩,有效解决了责任落实虚化、组织功能弱化等痛点。
  二、党建引领的实践路径:以青岛地铁集团为样本
  (一)思想铸魂:构建“三维学习矩阵”
  理论武装强信念。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的重要思想纳入部室学习计划。创新“云端党校”,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红色基因育文化。开发“红色工地”、“廉洁走廊”等沉浸式教育场景,组织党员干部赴党史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VR+党史”教学,使党员党性修养测评优秀率提升。实践淬炼提能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尖兵,通过“党员创新工作室”,攻克多项技术应用难题。
  (二)组织强基:打造“四维联动”体系
  组织架构重构。按照“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优化部室党组织设置,将原有党支部重组为网格化党小组,实现业务单元与党组织同步延伸。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定《廉洁风险防控手册》,推动廉政谈话覆盖率提升。党员管理创新。实施“积分制”动态管理,将理论学习、业务贡献、服务一线等指标量化赋分,党员年度积分排名前3者,优先获得晋升资格,形成鲜明导向。考核评价闭环。构建“党建+业务”双百分考核体系,将支部评星定级结果与部室绩效奖金直接挂钩,通过“红黄蓝”预警机制,使党建考核不合格部室同比下降。
  (三)作风塑形: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
  教育倡廉筑防线。开展“廉洁家书”“廉洁承诺书”签订活动,通过“廉洁风险月度研判会”,排查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监督执纪强震慑。建立“纪检+审计+巡察”联动机制,对部室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文化润廉树新风。打造“廉洁文化墙”“廉洁微电影”等载体,开展“廉洁工匠”“廉洁家庭”评选。
  (四)服务赋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下沉一线解难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一线工作法”,协调解决员工通勤班车、食堂就餐等民生问题。创新载体优服务。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务公开、在线学习、诉求反馈等功能集成。联建共建促发展。与社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结对共建,与大学共建“智能建造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三、党建引领的价值升华:从实践到理论的范式创新
  (一)理论贡献:拓展国有企业治理理论边界
  治理主体理论延伸。突破传统“股东—董事会—经理层”治理框架,将党组织嵌入部室治理结构,形成“党委领导、支部主建、党员主干”的三元治理模式。组织行为理论创新。通过“参与式民主管理”“小立法+二次分配”等实践,验证了“制度激励相容”理论在国企治理中的适用性。
  (二)实践启示:构建新时代国企党建方法论
  “三融三促”工作法。思想融合促认同,将党建目标与企业愿景统一。组织融合促协同,建立跨部门党建联盟,推动技术、安全、成本等部室联动攻关。机制融合促长效,构建党建考核与业务考核“双轮驱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五维评价”模型。从政治引领力、组织战斗力、队伍凝聚力、创新驱动力、群众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青岛地铁集团试点部室综合评分同比提升29%。
  四、未来展望:党建引领的数字化转型与生态构建
  (一)数字党建:打造智慧治理新范式
  数据赋能。开发“党建大脑”系统,实现党员行为数据、业务绩效数据的实时分析,通过“党员贡献指数模型”,精准识别高潜人才。场景创新。探索“元宇宙+党建”新模式,构建虚拟会议室、数字展厅等交互场景,通过VR技术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二)生态党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行业联动。牵头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党建标准化指南》,推动行业标准制定。青岛地铁集团与成都、西安等地铁公司成立“西部轨道交通党建联盟”,共享党建资源。社会责任。将党建融入ESG治理,开展“红色物业”“廉洁工地”创建。
  党建引领国有企业机关部室建设,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青岛地铁集团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跨越。未来,国有企业需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