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国企思政教育与纪检监督协同效应研究

肥西县产城国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陈智君

2025-05-14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本文拟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纪检监督的协同效应在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中所遇到的困境,探索出实现协同效应的路径,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国企;思政教育;纪检监督;协同效应
  一、引言
  思政教育与纪检监督是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前者侧重于从思想层面筑牢廉洁防线,后者则侧重从制度层面来约束行为规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的协同作用发挥有限,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
  二、协同效应发挥的现实困境
  目前,部分国企已经意识到思政教育与纪检监督协同作用发挥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二者协同效应的发挥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制度架构失衡,系统合力缺失
  部分国企领导对二者协同效应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系统性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时存在一定的“上热中温下凉”现象,基层党组织在抓作风建设时导向性不足,对涵养政治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站位不高。
  (二)机制衔接不畅,协同效能受限
  部分国企存在将“党委主责”与“纪委专责”混淆的情况,权责边界模糊,比如有些国企在思政教育中,将本应由党委主导的党性教育、廉洁文化建设直接简单分配给纪检部门,形成“党委出题、纪委答题”的倒挂现象。
  (三)资源整合不足,基层执行乏力
  大部分国企的纪检监察部门资源集中于总部,子公司纪检干部多为兼职,导致在查摆问题时出现蜻蜓点水、不深不透现象,作风建设压力向下传导层层弱化,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四)联动方式单一,创新协同缺位
  部分国企在督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还未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多满足于工作安排、签订责任书、发放学习资料等,缺乏新颖性和现实对照。
  三、探索协同效应发挥的路径
  (一)优化架构布局,强化协同效能
  要坚持“协同作战”,将协同工作纳入国企整体规划中,积极谋划内部监督体系,寻找贯通党务、纪检、审计、财务等各类监督契合点,进一步加强内部力量整合,努力构建“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国企“大监督”格局。
  (二)打通机制壁垒,释放协同效能
  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及时交流作风建设情况。建立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工作信息。同时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在协同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部门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优化资源整合,夯实基层执行根基
  健全完善国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纪律监督体系,强化对子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穿透式监督,聚焦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根据新修订的《监察法》规定,向子公司试点派驻监察专员,构建“纪委统筹监督、派驻专员嵌入监督、子公司协同整改”的立体化监督格局,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同级监督偏软偏弱等问题,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四)拓展联动路径,激活创新合力
  以技术创新作引领,依托一体化数字平台线上打造“廉政档案”,对干部任免、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等有关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并适时预警,摸清干部“廉情”底数,以“智慧反腐”让贪腐行为无处遁形。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结论
  发挥协同效应,对于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协同意识、完善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和创新协同方法等路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