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初中数学课改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修相宁

2025-01-10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通过课改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关注焦点。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面对课改的挑战,需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活动等,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课程改革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仍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思维、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力度仍显不足。许多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单一,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自主探索与互动的机会,导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第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问题,无法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第四,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过于侧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第五,核心素养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薄弱,课堂上大多数学内容仍以理论为主,缺少与生活情境的紧密结合。第六,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点各不相同,但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限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潜能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采取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重点目标,但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和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出系统的策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传授。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便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次,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单一解题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引入实际应用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为此,要在课堂设置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个性化教学的落实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唯有通过全方位的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