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提出明确要求。现场教学作为一种可融合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被各级党校广泛使用,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近几年,随着党校教学需求的不断变化,现场教学以其“鲜活性”“吸引力”等功能与特征,实现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在整个教学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校的现场教学体现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背景的真实性,过程的体验性,方式的参与性四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现了点面互动、教学互动、情景互动,实现了“重在感染、重在触动、重在提升”的教学目的。
一、强化一线思维,“一盘棋”联动
(一)决策在一线:围绕“怎么选、选什么”定方向
按照各级组织部门对现场教学的要求,由党校教务部门依据干教需求定大方向,确定现场教学课程主攻方向,围绕聚焦红色文化引领新高地、绿色和谐发展新格局、蓝色产业驱动新优势等大方向,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发掘创建一批分类科学、布局合理,既能呈现地方历史文化脉络、凝练地方发展经验,又能有效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提升培训工作质效的现场教学路线。
(二)推进在一线:围绕“怎么办、怎么干”出实招
每条线路确定一个负责人指导督促,确保课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与现场教学点所属单位、现场负责人一起谋划部署,整体设计。具体负责人要给出具体开发的方案与时间进度表,逐一对标,倒排时间。发扬教学传帮带,激发年轻教师多参与现场教学的课程研发、实地授课,干则一流,出则精品,激发授课教师长久热情。
(三)落实在一线:围绕“硬环境、软实力”抓提升
各现场教学点责任教师围绕教学点重点打造教学主题、设置教学课程,深化教学理念。软件上,在前往教学点的车载教学中通过拍摄宣传微视频完成先期导学;硬件上,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最后一部分,一定要结合理论有深度,结合现场有思考打造精品微课程,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以进行现场教学为分讨论,课堂讨论为总结的“教有规范”的一体化设置。
二、强化资源整合,“系统性”推进
在教学整合上着力,坚持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系统梳理现场教学资源蕴含的“人、事、物、魂”,综合分析内容、方法、师资、路线、展陈等要素,选取与主题相契合的现场教学点,构建合理流程,串联形成现场教学线路,做到教学主题鲜明突出、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教学效果深入人心。在课程设计上,坚持灵活多变,按需组合,灵活搭配教学点,模块化组课,提供菜单式课程服务。提供不同时长课程模块组合,既做到统分结合、类型齐全,又形成以点带面、线面结合的现场效果。
在师资整合上着力,打破现场教学“走一走、看一看”的老路子,对现场教学进行系统重构,加强团队建设、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力争将每一堂现场教学课都打造成精品课。选优配强教研团队。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组建多学科跨部门的现场教研团队,从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依托现场讲解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党校自身学科专业强,学术理论深的优势,集合教师团队之力共同打造现场课程。
在内容整合上着力,围绕红色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明、蓝色产业创新等现场教学线路,剪辑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学视频,深挖教学线路背后的好故事、好课程、好案例。譬如绿色线路,打造长江大保护现场教学点,结合现有的长江保护展示,到长江沿岸旧厂址进行现场对比,可以在旧址上进行10-20分钟的站立式现场总结课程,多挖基层典型,深挖创新理念,力争出新出彩。
三、强化精品理念,“高标准”打造
(一)突出特色与主题同频
聚焦教学需求,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省市重要工作安排,立足用活用好地方典型现场教学资源,挖掘地方实践、凝练地方特色,精准确定教学主题,精心搭配教学点位,按照“一点一特色、一线一主题”的思路,串联精品课程,坚持科学划分、合理布局,“连点成线”全力打造精品现场教学线路。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对应、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观察—活动—体验—反思”的学习行为。
(二)建立教学标准,规范培训流程
有序推进教学线路开发。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线连片”的原则,严格现场教学点建设标准,围绕场地建设、师资力量、学员管理、质效评估等内容,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按照“有教学主题、有精品案例、有经典故事、有宣传微视频”等标准开展现场教学。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听一个故事、上一堂党课、看一批企业、做一次交流”,切实增强现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强化一线思维,“一盘棋”联动
(一)决策在一线:围绕“怎么选、选什么”定方向
按照各级组织部门对现场教学的要求,由党校教务部门依据干教需求定大方向,确定现场教学课程主攻方向,围绕聚焦红色文化引领新高地、绿色和谐发展新格局、蓝色产业驱动新优势等大方向,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发掘创建一批分类科学、布局合理,既能呈现地方历史文化脉络、凝练地方发展经验,又能有效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提升培训工作质效的现场教学路线。
(二)推进在一线:围绕“怎么办、怎么干”出实招
每条线路确定一个负责人指导督促,确保课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与现场教学点所属单位、现场负责人一起谋划部署,整体设计。具体负责人要给出具体开发的方案与时间进度表,逐一对标,倒排时间。发扬教学传帮带,激发年轻教师多参与现场教学的课程研发、实地授课,干则一流,出则精品,激发授课教师长久热情。
(三)落实在一线:围绕“硬环境、软实力”抓提升
各现场教学点责任教师围绕教学点重点打造教学主题、设置教学课程,深化教学理念。软件上,在前往教学点的车载教学中通过拍摄宣传微视频完成先期导学;硬件上,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最后一部分,一定要结合理论有深度,结合现场有思考打造精品微课程,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以进行现场教学为分讨论,课堂讨论为总结的“教有规范”的一体化设置。
二、强化资源整合,“系统性”推进
在教学整合上着力,坚持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系统梳理现场教学资源蕴含的“人、事、物、魂”,综合分析内容、方法、师资、路线、展陈等要素,选取与主题相契合的现场教学点,构建合理流程,串联形成现场教学线路,做到教学主题鲜明突出、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教学效果深入人心。在课程设计上,坚持灵活多变,按需组合,灵活搭配教学点,模块化组课,提供菜单式课程服务。提供不同时长课程模块组合,既做到统分结合、类型齐全,又形成以点带面、线面结合的现场效果。
在师资整合上着力,打破现场教学“走一走、看一看”的老路子,对现场教学进行系统重构,加强团队建设、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力争将每一堂现场教学课都打造成精品课。选优配强教研团队。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组建多学科跨部门的现场教研团队,从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依托现场讲解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党校自身学科专业强,学术理论深的优势,集合教师团队之力共同打造现场课程。
在内容整合上着力,围绕红色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明、蓝色产业创新等现场教学线路,剪辑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学视频,深挖教学线路背后的好故事、好课程、好案例。譬如绿色线路,打造长江大保护现场教学点,结合现有的长江保护展示,到长江沿岸旧厂址进行现场对比,可以在旧址上进行10-20分钟的站立式现场总结课程,多挖基层典型,深挖创新理念,力争出新出彩。
三、强化精品理念,“高标准”打造
(一)突出特色与主题同频
聚焦教学需求,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省市重要工作安排,立足用活用好地方典型现场教学资源,挖掘地方实践、凝练地方特色,精准确定教学主题,精心搭配教学点位,按照“一点一特色、一线一主题”的思路,串联精品课程,坚持科学划分、合理布局,“连点成线”全力打造精品现场教学线路。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对应、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观察—活动—体验—反思”的学习行为。
(二)建立教学标准,规范培训流程
有序推进教学线路开发。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线连片”的原则,严格现场教学点建设标准,围绕场地建设、师资力量、学员管理、质效评估等内容,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按照“有教学主题、有精品案例、有经典故事、有宣传微视频”等标准开展现场教学。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听一个故事、上一堂党课、看一批企业、做一次交流”,切实增强现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