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校企合作驱动下《投资银行学》课程创新

——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林芸祺

2025-05-30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为金融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动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并着力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在此背景下,海口经济学院作为海南省首家本科应用型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促进《投资银行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新“国九条”在推动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安排,特别强调了“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改革理念,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与效率。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也对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投资银行学》课程,亟须适应政策变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在新政策环境下的投资银行实务操作和决策能力,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025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迎来封关大年,根据《海南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海南省将加大对本土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金融人才孵化基地,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争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口经济学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进一步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培养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金融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板,利用高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与优势,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
  关于校企共建模式探析分析。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又提出了新的合作模式。庆艳华等(2024)、刘应波等(2024)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出发,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模式,如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以及通过实施联合培养计划、开展实习实训、共建课程体系等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该联合会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和在线共享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唐继红、周桐(2024)以鲁班工坊为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背景,探讨国际校企合作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对于我校与马来西亚美兰大学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关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互动程度的研究。田莹莹(2023)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只有当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建立起深度合作与互动的关系时,企业才能更有效地获取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信息,进而推动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然而现实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张晓霆(2024)指出当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尚待提升。尽管教育部及地方政府、院校已经陆续推出了关于“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相关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实践标准仍显模糊,企业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往往难以直接从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获益,导致其对教师队伍发展培训的参与程度不高。
  三、海口经济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与课程创新
  海口经济学院作为海南省第一家本科应用型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需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投资银行学》课程的全面创新。以下将从灵活调整课程大纲、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学校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及其成效。
  (一)更新课程内容,整合最新市场数据与案例
  为了确保《投资银行学》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和政策变化,海口经济学院与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行灵活调整课程大纲的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海口经济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定期与合作企业如中信期货和《证券导报》社沟通,及时纳入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案例。例如,在“金融+传媒”冬季小学期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专题讲座了解低空经济领域的前景和潜在机遇,这些内容被纳入《投资银行学》课程中,丰富了课程的实际应用场景。二是整合最新市场数据与案例。通过《证券导报》社与海口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参观了海南日报社史馆和全媒体运营中心,获取了最新的市场数据和实际操作案例。这些真实案例被引入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的动态变化和政策环境。三是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企业专家如中信期货的康景林主任,定期参与课程讲授,分享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动态。这种合作确保了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需求高度契合,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增强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和模拟交易机会
  针对《投资银行学》课程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海口经济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一是建立虚拟投资银行平台,学院与中信期货合作开发了虚拟投资银行项目,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交易操作、资产管理和并购重组实战演练。例如,在2021级经济学本科专业夏季小学期实施方案中,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和情景演练知识竞赛,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学院积极联系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通过与中信期货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的合作,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参与基金知识投教系列培训和实际项目操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此外,学生在海南华研胶原蛋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考察活动中,深入了解了海洋经济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增强了对金融与海洋经济结合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此次《投资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海口经济学院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探索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学院通过与中信期货、《证券导报》社等金融企业的合作,整合了来自企业的最新市场动态和实际操作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持。通过动态更新课程内容,纳入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热门领域,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新的行业前沿知识,为日后进入金融领域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学院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模拟交易平台和实习机会,学生不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真实场景演练,还能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总体来说,海口经济学院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了《投资银行学》课程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海口经济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助教。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24学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共建模式下《投资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Hjyj202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