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经济法在促进绿色金融中的作用

2025-05-23 作者: 宋志强 来源: 经济导报
  宋志强

  在全球气候治理持续深化与经济转型压力激增的双重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达成“双碳”目标的关键制度支撑,正遭遇市场动力匮乏、资本配置失序、风险防控机制缺位等深层次结构性挑战。经济法作为规范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体系,其内在价值与绿色金融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经济法既能凭借制度的刚性约束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领域倾斜,又能通过激励性规则设计激发市场主体的绿色创新活力,还可借助责任约束机制有效防范环境金融风险。当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导向,探寻经济法与绿色金融间的制度融合路径,不仅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切入点,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实践选择。
  一、通过制定绿色金融专项法律规则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领域
  法律规则的确定性与权威性为市场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指引;绿色金融专项法律规则通过明确绿色产业范畴、金融支持领域及操作标准,为社会资本构建了清晰投资导向。相较于传统金融领域的模糊性,专项法律以列举式条款划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等产业边界,使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信贷投放、证券发行等环节具备可量化的判断依据,避免了因概念歧义导致的资本错配。这种制度设计通过法律的“信号传递”功能,向市场宣告国家对绿色经济的战略支持,既降低了投资者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预期投入,又提升了绿色产业的风险溢价认可度。当法律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额度、证券公司优先承销绿色债券时,资本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便会被打通,推动金融资源向政策鼓励领域集聚。专项法律配套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公开环境效益指标、碳排放数据等非财务信息,以解决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投资者精准识别优质项目,强化资本配置的靶向性。这种由法律规则构建的“引导—识别—配置”机制,从根本上削弱了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为社会资本流向建立了制度化的引导体系。
  二、运用税收优惠补贴等经济法激励机制降低绿色金融市场主体运营成本、提升参与积极性
  经济法中的激励机制通过重塑市场主体的成本收益关系,将环境外部性纳入经济考量,致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自主选择。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直接缓解了绿色金融机构运营负担。例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风险拨备可享受税收抵扣,降低资本占用压力;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利息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减少融资成本。财政补贴则以风险补偿、贴息等形式,改善绿色金融产品收益预期,如对绿色信贷提供利差补贴,增强银行向环保项目放贷的积极性;对绿色保险予以保费补贴,推动保险公司开发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创新产品。该类机制有效破解了绿色金融初期“高投入、长周期、低回报”的难题,促使市场主体基于经济理性调整行为。例如,金融机构发现绿色业务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通过政策红利扩大盈利空间;企业意识到发行绿色债券或实施绿色技改可获得实际税收减免,进而主动优化投融资策略。
  三、构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强化对绿色金融业务中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法律约束与风险防控
  环境法律责任制度通过严格界定义务边界与后果承担机制,为绿色金融业务筑牢了风险防控屏障,有效规避了资本流动过程中环境损害与金融风险的交织叠加。当法律明确金融机构须对贷款项目环境影响承担连带责任,或规定绿色债券资金若被挪作高污染用途须承担双倍赔偿责任时,金融机构会在项目筛选阶段加强环境尽职调查,促使企业如实披露环境信息,防范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贷或债券违约风险。这一责任约束尤其针对“漂绿”现象,即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虚假包装骗取绿色资金的行为。通过设定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可使市场主体对环境红线心生敬畏、不敢触碰。环境法律责任的追溯性特征在跨周期金融风险防控中发挥独特作用。即便项目融资阶段符合环保标准,若运营过程中发生污染事故,法律责任仍可追溯至融资环节的审查过失,这就促使金融机构建立覆盖全周期的环境风险监测机制。该类制度安排将环境治理纳入金融监管核心范畴,可督促金融机构在关注项目财务收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合规性与可持续性。
  四、结语
  经济法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从规则引导到激励赋能推进,再到责任约束强化,构建起“事前规制—事中激励—事后追责”的全链条制度支撑体系。这一制度安排是对传统金融法单一效率导向的突破,通过将环境正义与代际公平等价值理念纳入现代金融治理维度,为绿色资本的有序流动搭建起法治化轨道,为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面对绿色金融实践中技术创新、业态变革带来的诸多制度挑战,经济法不能固守成规,而应以动态视角持续回应,通过灵活调整法律供给模式,构建一个更包容、更具韧性的绿色金融法治生态。只有以法治思维重塑金融资源配置逻辑,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法治的框架下有机统一,才能真正达成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制度方案。
  (作者系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