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毕正荣毕珍珍

2025-05-0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的保证,也是目前强国强军富民的基本战略。只有我们56个民族团结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腾飞在世界的前列。然而这个艰巨的任务,不是仅仅靠国家、地方政府能够实现的,更不是通过一部分人的努力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更多的人深入广泛积极工作才能实现。鉴于此,本人在大量社会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准备从该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三个方面对该工作进行论述,望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国家大政方针;地方政府支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
  一、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到此项工作任务是艰巨的,但前景喜人,形势是美好的,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如下五点:
  (一)国家大政方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党一直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的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打造新中国的重大胜利。
  (二)各级政府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的开展
  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引领下,各级政府对我国的民族工作高度的重视,不折不扣地落实民族政策,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的开展。
  (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宣传国家民族政策方面,各种报刊和央视、地方媒体功不可没。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民族》栏目,创建于1996年12月,是专门报道中国少数民族专题的栏目,每星期播出一期。该栏目对促进民族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类似于此的地方电视栏目、广播很多,在宣传报道和培养感情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文艺作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作用
  有许多艺术家,深入或者着眼于民族地区,创作了不少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能很好地形成一种合力,对凝聚共识,形成同心圆有一定的魅力。不要说像《黄河大合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就是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也不知令多少人梦萦魂牵、神游于民族地区,去领略那种洗净铅华的人性之美,令心灵为之净化。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首演,就会被这首歌曲深深折服。
  二、问题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国家、政府、主流媒体和大的艺术家都做得很到位,但是社会团体、民间和个人方面的参与度还有提升空间。主要是社会团体、民间的参与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这种局面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就少数民族而言,大量人口在基层、在村寨、在学校,只有唤起这些人的民族认同感,才能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唤起他们的认同感,就必须和这些群体深入交流,同时进行宣传、传播党和国家的政策,使春风雨露吹遍天涯海角,吹遍每一个村寨,唤醒每一个人的共同体意识。
  三、优化路径
  (一)构建宽阔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沟通、交流作用
  构建宽阔的互联网交流平台,使更多的社会人士、自然人和自媒体关注、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交往、交融,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增进认同感,共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参加民族工作者的帮扶力度。
  参加民族工作的干部,在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上起到宣传和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作用。长期以来,有许多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将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三)倡导学术团体进行文化交流,营造家国情怀
  利用学术团体进行文化交流、学习,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这种交流学习,一方面要送过去,另一方面要学回来。所谓送过去,就是通过交流活动,由学术团体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关乎民族团结的艺术作品传播到民族地区,用艺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熏陶和教育少数民族,使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快他们文明化、现代化的进程。所谓学回来,就是虚心向少数民族学习,吸收他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境界,拓展我们的思维。
  (四)建立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帮扶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种营造大国情怀的活动,应该由他们来参加。因为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甚至是国家的栋梁。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寒暑假,通过夏令营或交流学习的方式深入民族地区考察学习或交流。和少数民族交朋友、建立帮扶关系。通过联谊活动,铸就家国情怀。
  (五)适时组织征文活动,促进共同体意识
  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可以适时组织有利于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文活动。这种征文活动,看似与民族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有非凡效果。
  (六)举办关于民族团结的文艺、体育活动
  经常举办关于民族团结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也能很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文艺和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甚至高于一般的交流学习。因为这些活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无穷的,一次高质量的文体活动,往往令人终生难忘。如果我们经常举办这些活动,往往使与会者、观众、甚至于屏幕前的看客深受感染,非常有利于形成共同体意识。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共进,共同奋斗。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小川学区。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