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对策研究

李峰

2025-04-18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主阵地,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多样,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核心任务。首先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从基础的生活照料迈向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维护和康复护理等多个层面。在健康管理上,社区与医疗机构应紧密合作,搭建便捷就医通道。比如,社区可联合医院常态化推行健康体检活动,为老年群体提供血糖、血压等基础检测项目,医生现场给予健康咨询和疾病防治建议,促使老年人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方面,社区可定期策划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解读疏解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方法;或设立心理咨询室,委派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辅导。社区通过配备专职康复照护人员,依据老年人个体差异化制订康复计划,行动不便之长者,可量身定制康复训练,以期提升其自理能力。其次,根据老年群体身心状况、经济能力等多元要素,了解其不同的需求,构建需求评估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比如针对经济宽裕、身体矍铄的长者,可提供高端文娱活动与兴趣培训,而对于经济拮据、疾患缠身的长者,则应侧重基础医护与生活照料,照拂其多层需求。在此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汇集日常行为数据、服务反馈等信息,深入探究需求偏好,是实现服务定制化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多方协同合作,提升服务整体效能
  为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效能,强化多方协同合作是关键路径。首先,建立跨行业信息共享平台,为养老协同合作奠定基础。养老服务涵盖医疗、教育及文化等领域,可以构建统一信息共享平台,打破行业间信息壁垒。老年人健康数据,经由平台在医疗机构间流畅传输,为即时调整治疗与看护方案创造了条件;而教育机构发布的适老化课程信息,也能借助平台推送到有学习需求的老年群体;文化机构则可推送文化活动资讯,以此充实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协同合作机制的建立将驱动各行业服务走向深度融合,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与教育培训等服务若能整合,便可形成一站式服务链条,有助于老年人便捷享受多元服务,这无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也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感。其次,明确各参与方职责,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合作机制。政府部门可提供有效监管,社会组织可依托自身专业性,提供心理慰藉、康复照护等专项服务,商业主体则侧重发挥创新动能,探索养老服务新范式,例如智能化养老服务应用。社区作为服务终端,不仅承接各项养老服务,更需及时收集老年群体反馈,为各方优化服务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依靠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社区的协同联动,才能形成服务合力,整体性提升养老服务效能,最终惠及老年群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智慧养老模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是打造智慧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在养老科技研发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引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参与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来;也可创新平台构建,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瞄准社区与居家养老场景,开发适老性技术产品、智能化监测设备以及应急响应系统,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智力支撑。在技术应用推广方面,要在社区和居家养老中大力普及智能监测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以及日常活动轨迹信息,一旦侦测到异常征兆,便迅速发出预警并将信息推送至相关人员,为老年人生命健康构建安全屏障。社区可以开设智能技术培训课程,由专业人士进行面授讲解及实践指导,也可以由志愿者入户帮扶,帮助老年人熟悉智能设备操作流程,通过多元化培训,提升老年群体对智能技术的接纳度和使用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使老年人深入体会智慧养老带来的便捷,提升晚年生活的安全系数与舒适程度。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服务供给结构、均衡资源分配、强化多方协同合作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提升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享受满意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作者系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