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45度青年”的生成机理及其引导路向

贾祺

2025-04-18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近年来,“45度青年”一词悄然走红网络,成为描述当代青年生存状态的热门标签。几大网络媒体的评论区中不乏出现相关的声音:“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每天在‘我要努力’和‘算了算了’之间反复横跳”“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躺平是为了不辜负生活”。想来这就是当代一部分青年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心真实写照。
  所谓“45度青年”,是指那些既不甘于完全“躺平”,又难以全身心投入“内卷”的青年群体。他们以一种“半躺半卷”的姿态面对生活:一方面,他们不愿放弃努力,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寻找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感到疲惫,渴望在忙碌中寻找喘息的空间。这种矛盾的状态,折射出当代部分青年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的迷茫与挣扎。
  一、“45度青年”是谁?
  “45度青年”并非一个严格的社会学概念,而更像是一种群体自嘲的标签。他们既不同于“躺平族”的彻底放弃,也不同于“内卷族”的拼命竞争,而是选择了一种中间状态,在努力与放松之间寻找平衡。
  从行为特征来看,“45度青年”往往表现出一种“间歇性努力”,他们会在某些时刻充满干劲,追求职业上的进步或生活中的小目标,但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又会选择暂时退缩,通过娱乐、消费等方式缓解焦虑。
  从社会心态来看,“45度青年”普遍存在一种“既焦虑又迷茫”的情绪。他们渴望成功,但又对传统的成功定义(如高薪、高地位)感到怀疑;他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他们在行动上显得犹豫不决,时而奋进,时而退缩。  
  二、“45度青年”为何出现?
  “45度青年”现象的生成,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向上流动的通道逐渐收窄。许多年轻人发现,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实现阶层的跨越。“努力未必有回报”的现实,使得部分青年选择以“45度”的姿态应对生活:既不完全放弃,也不过度投入。  
  其次是文化心理的影响。在消费主义文化的裹挟下,一些青年将幸福等同于物质享受和即时满足,然而,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时,他们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成功学话语的泛滥让部分青年对成功的定义变得单一化,忽视了自我价值的多元化实现。  
  最后是个体选择的困境。部分青年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此外,抗压能力的不足也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时选择逃避而非积极应对。  
  三、“45度青年”如何引导?
  “45度青年”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年的生存困境,也揭示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导“45度青年”走出困境,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体共同努力。  
  第一,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拓宽青年向上流动的通道。例如,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降低青年创业的门槛和风险。同时,社会应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的趋势,让青年看到努力奋斗的希望。
  第二,加强价值引导。媒体和教育机构应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通过宣传多元化的成功案例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认识到成功的定义并非单一,帮助青年提高抗压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促进个体赋能。青年自身应加强自我认知,明确自身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只有通过不断成长和突破,才能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结语
  “45度青年”现象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了部分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也揭示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导“45度青年”走出困境,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体的共同努力:对社会而言,应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环境,为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对家庭而言,应给予青年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年自身而言,应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我,在奋斗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45度”并非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社会给予足够的支持,青年自身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完全可以从“45度”走向“90度”,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