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解析

李潇潇

2025-04-18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描述,表现为“变”;也是对历史发展的总结,表现为“百年未有”。从历史中借鉴经验,从变局中谋划全局,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而想要真正做到这两点,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为深刻理解提供助力,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首先是基于“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认识大变局的历史性。历史长河源源不绝,当前的大变局只是其中一个阶段。身处其中的我国在发展程度、发展速率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但如果基于此作出大变局只是发生于我国的判断,便是犯了狭隘向认知错误。事实上,整个世界的发展都逃脱不了“因果”规律,比如我国近代史的开启,与十六世纪以来我国“闭关锁国”压制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资本主义强势崛起密切相关,而西方国家也经历过阻滞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只是因为存在时间差,使得西方国家在1840年敢于向我国露出獠牙。因此,大变局不是发生于此时此刻,而是一直存在,虽然在不同时期,大变局下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等会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分析,其是历史发展中力量博弈的必然结果。同样,在解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也不能只讲“部分”,将“百年”作为标尺衡量变局演变过程,而是要注重“整体”,在广阔的历史观视野下剖析研究。
  其次是基于发展眼光理解大变局的过程性。大变局客观存在,不会静止不变,也不会按照既定方向前进,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多方博弈中呈现不同趋势。马克思主义倡导“以发展眼光看问题”,想要真正在大变局中生存并促进其转变和发展,既要保持希望、积极作为,如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为补充和修改现行机制创造条件,也为国际秩序得到重构打下基础,推动全球治理进程更为顺畅和完善;也要认识到这一过程曲折多艰。一方面,重构国际秩序和改进现有体制必然牵涉多方利益,协调和博弈会频频上演,还会使局势更为复杂,而这必然阻碍重构和改进进程,时间跨度会拉长。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获得的强势地位和权力,必然要千方百计阻碍重构和改进。对于我国来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要保持清醒和警觉,“清醒”认识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因求快而改变立场,也不能在困难和阻碍面前弱化前行动力;“警觉”国内外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和潮流,提前布局积极应对。
  再次是基于“现象与本质关系原理”剖析大变局的实质。很多学者在谈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会着眼于当下的一些现实表现,如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等,而鲜有从哲学层面深入剖析。基于马克思“现象与本质关系原理”,可深剖当下现实表现背后的根本原因,比如“逆全球化”的出现,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不适应国际分工而引发内部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所致,而“逆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临时应对之举。基于该原理解析大变局,可发现“生产力”是形成大变局的本质因素。十六世纪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发轫,并不断壮大,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助力西方资本主义更为强势,在国际秩序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者,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传统强国走下神坛,新兴强国美国强势登场。虽然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崛起拉近了生产力距离,可差距依然巨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然优势突出,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奋起直追,生产力差距继续拉近,甚至某些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依然不具备扭转国际格局的能力。经过分析得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依然强大,只是从绝对性、压倒性转变为相对性、均衡性。
  最后是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探寻大变局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大变局中出现的多元复杂政治和意识形态,其根源是经济基础所决定。在历史发展中,能够成为统治阶级的,均拥有资源生产和分配的权力,而具体到当今世界中,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与其掌握更多生产资料密切相关,这种主导性渗透至国际利益分配和国际秩序规则制定中,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铺设了温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中国家相继崛起,经济增长中心逐步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尤其是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攀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更为显著,实现了从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目标,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倡导者、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面对大变局,我国应继续夯实经济基础,确保国际地位更加稳固,以便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内涵,可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发展特征、发展问题等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助力我国更精准“谋全局”“谋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系重庆移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层内涵的3个向度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4个维度”(项目编号:23JG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