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金融创新路径探索

2025-04-07 作者: 张大儒 来源: 经济导报
  区块链是一种块链式存储、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它结合了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密码学等技术,通过不断增长的数据块链记录交易和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透明性。随着短视频、网络文学、数字艺术等新兴业态的崛起,创作者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版权作品的生成速度与传播范围快速增长。传统版权管理体系与金融工具已难以适应新业态需求,大量数字作品的权属确认滞后、交易效率低下、价值转化受阻,导致创作者权益受损。在这一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为重构版权经济生态提供了方法。区块链可追溯、可验证的技术优势可有效解决传统版权确权流程繁琐、维权成本高昂的问题;同时其去中心化特征为打破版权交易中的中介垄断、重构利益分配模式创造了条件。基于此,探索区块链技术与版权金融的融合路径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提出版权金融创新的可行路径,为构建公平高效的数字版权生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建立去中心化版权确权与交易平台
  以往,版权的登记流程繁琐且信息滞后问题频繁发生,引发了许多纠纷;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与时间戳机制为版权确权提供了不可篡改的技术支撑。该技术能够将作品的创作时间、作者身份、权属变更记录等核心信息实时上链存储,生成唯一数字指纹,从而大幅缩短了确权周期、降低了操作成本。智能合约的引入使得版权的权属信息一旦上链即自动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确保了版权归属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区块链平台支持版权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依托智能合约设定交易规则,买卖双方可自定义授权范围、分成比例、结算周期等条款,合约自动执行交易并分配收益;同时,平台内嵌的流动性池机制可支持碎片化版权资产进行组合交易,投资者按需购买部分权益,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交易记录全程上链,形成了可审计的资产流转轨迹,不仅为版权估值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也为版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提供了可信的价值参考。 
  二、开发版权资产通证化融资模式
  版权资产通证化是将作品未来收益转化为可分割、可流通的数字权益凭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技术通过发行标准化通证能够将原本难以量化的版权价值拆分为可交易的数字单元。通证发行采用链上智能合约管理自动记录持有者权益并执行分红,确保了资金流向透明可信;链上信用评级模块可分析创作者历史作品数据、市场流通记录、用户评价等信息自动生成通证信用评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此外,通过链上KYC(客户身份认证)与AML(反洗钱)机制可确保参与者合法性,通证流动性协议可连接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跨链资产互换,扩大资金池规模,逐步形成“创作—融资—收益”的正向循环。
  三、构建链上版权生态协同治理体系
  传统版权管理中创作、运营、维权等环节的数据不连通,导致协作效率低下。创作者完成作品后其版权登记信息以纸质文档以及分散的电子记录形式存储,难以与后续运营环节的发行、授权数据实时关联。在运营环节,运营方在分发作品时无法动态获取作品权属变更、授权期限等信息。当侵权行为发生时,维权方需要从不同系统中重新收集权属证明、传播记录及侵权证据,原始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出现了信息断层,各环节参与者需重复录入基础信息。这不仅增加了操作成本,还会引发版本混乱、授权超期等风险。区块链构建跨链协作网络,打通版权生命周期全流程数据,实现了创作记录、授权协议、维权证据等信息的无缝衔接。标准化数据接口的设置使得版权方、平台方、消费者等角色能够实时调取链上数据,降低沟通成本并减少重复验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分成规则,创作者在作品每次被使用时均可获得即时收益,保障了分配公平性。此外,版权利益相关方通过持有治理通证参与决策,如投票修改分成比例、调整平台规则,并同步建立链上提案与表决机制,以确保治理过程公开透明;建立链上争议仲裁机制,随机抽取匿名节点组成陪审团,依据智能合约条款与链上数据快速裁决纠纷,从而降低法律维权成本。这一体系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设计,可实现版权生态的效率提升与价值增长。
  四、结语
  综上,区块链技术为版权金融创新提供了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版权确权与交易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版权登记效率低、追溯难的问题;版权资产通过数字权益凭证实现价值分割与流动性释放,为中小创作者开辟低门槛融资通道。随着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版权金融将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演进。因此,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技术伦理、跨境合规及生态协同问题,推动版权金融的进一步创新,最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化经济体系。
  【作者系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本文系安徽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区块链视角下安徽数字出版业发展路径研究》”(AHSKQ2022D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