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基于志愿活动的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政工作新阵地构建研究

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曲鹏

2025-04-0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将其融入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成长培养体系,不仅能转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新路径,还能构建一个集学习、思考、实践、领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这一举措对于拓展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深化其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探索方向。将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可进一步强化青年员工的价值认同与责任担当,助力其全面发展,从而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构成更加多样化,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举足轻重的经济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文化碰撞产生的剧烈影响。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改革与发展的重任。当前,国有企业的青年员工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急需找到一条能满足青年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道路。引导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国有企业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志愿活动是一个综合提高广大国企青年爱心奉献、学习能力、思考问题、实践感悟等多方面能力的平台。青年员工可以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会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青年员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锻炼了能力,拓宽了视野,使他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构建了基于志愿活动的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学思践悟新阵地,更是对青年员工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动力。
  立足行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并传授知识技能的志愿服务活动,尤为适合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参与。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参与者的综合能力,还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在社会实践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平台,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协同统一。
  以某国企“知识进校园”活动为例。通过以深入院校、贴近学生的方式,了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履行了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青年员工在展示自我风采中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直观感受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对肩负的职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增强职业自豪,坚定道路自信。不断丰富的志愿活动逐步成为青年员工学思践悟的重要平台,他们在贡献自身力量和学习新知识、思考个人价值,在深化对社会责任理解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实现自我“思想与能力”双成长。
  志愿活动与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方面,需要逐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内容形式化倾向明显,机械化、教条化的内容无法深入青年员工内心;日常业务工作与志愿活动的结合不够,在系统性和持续性方面青年员工的整体参与度不高,达到的效果也很有限;激励措施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
  搭建双向评价体系和将志愿服务纳入绩效管理范围,能确保活动目的高质量实现,也激发青年员工立足岗位、主动钻研、提升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激励机制应兼顾物质奖励与精神认可,“优秀志愿者”奖项或表彰大会等形式能有效激发内在动力,将志愿表现量化评估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量化体现价值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党建和文化氛围,通过思想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鼓励全员自觉参与。文化塑造需要时间沉淀,将对组织凝聚力和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往往体现在多维层面。参与志愿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强化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实践形成承诺的闭环反馈。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类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既打破部门间壁垒,又充分激发组织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社会形象的优化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充分展现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的价值导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思想活力与社会责任内涵。
  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基于志愿活动的思政新阵地建设在未来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在兼顾日常工作与开展高质量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关键。过度参与志愿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滑,进而影响工作的整体质量。我们需要合理且精细地安排时间,调节好工作任务量和紧急程度,以应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需求和时间节点,制定一套灵活且有可操作性的时间管理制度,避免对主责主业造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保障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让富有思政教育内核的高质量志愿服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实现工作与奉献、党建与业务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