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多个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该过程中,由于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意识,加上管理不到位,自然山水格局和人文历史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对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尤其是在掠夺性的工程开发中,很多小城镇的地域及民俗文化风貌被破坏,全国各地小城镇开发趋于同质化,小城风貌特征不复存在。为此,本文基于城乡文化传承理念,先阐述了小城镇风貌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小城镇风貌特征的三大因素,再从整体性、地域性、生态性、功能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了小城镇风貌的特征。最后,以合肥市环巢湖地区城镇规划和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环巢湖小城镇风貌特征规划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乡文化传承;环巢湖;小城镇风貌特征;城镇规划
一、基于城乡文化传承的小城镇风貌的研究背景
(一)概念
1.小城镇风貌。主要是指一个城镇在特定的环境下,受到区域环境变化、文化演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形式。简单来讲,小城镇风貌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向外界散发着浓郁的民风气息和文化精神气息。
2.城乡文化传承。主要是指通过对一个地区城乡文化的深入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让独具特色的城乡风貌、风俗文化得到保护,同时保持生命力的过程。每个城镇都拥有各自的文化魅力,城乡文化传承对小城镇风貌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意义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独特的自然风貌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历史演变而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当代历史环境下的小城镇而言,独特的自然文化风貌依然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同时小城镇也是吸引外来者了解和研究的关键。在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旅游产业潜力无穷的时代当中,基于城乡文化传承的小城镇风貌规划,对一个城镇的生态保护、产业革新、文化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小城镇风貌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一个地区人们的活动,对自然逐步产生着影响,小城镇风貌特征因此逐渐形成[2]。历史上,人们聚居选址和开发城镇,都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水源、气候条件对城镇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环巢湖南岸区域村镇建筑及人造景观都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尤其是引水、排水系统充分利用了环巢湖水源及整个地区的地势,形成了“九龙攒珠”的独特城镇自然风貌。
(二)文化因素
当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一个地区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外来者,这里的民俗文化则是小城镇风貌特征的重要组成。例如,在环巢湖地区有大量祠堂、牌坊,以及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这是农耕文明和道家文化千百年逐步融合的结果,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小城镇文化风貌[3]。
(三)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文明是基于自然环境发展而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持续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貌特征。如今,小城镇居民为满足生活、生产需求,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包括耕作农田、建造民居、修建水利工程等,同时为了满足娱乐生活和艺术审美追求,还会修建广场、戏台、人造景观。总的来说,一个地区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而产生的活动,对小城镇风貌特征也有重要影响。
三、我国小城镇风貌特征规划中存在的不足
(一)同质化严重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小城镇风貌特征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其中蕴藏着珍贵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同时符合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但同质化严重。针对小城镇风貌特征的规划,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部分。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小城镇独特的风貌特征,是吸引外来者,产生和传递文化价值的关键[4]。
(二)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周
部分地区在小城镇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城镇发展现状的了解,采取大刀阔斧的规划改造策略。过于激进的工程开发,不仅对小城镇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破坏,还会浪费大量资源和增加大量资金成本。而一些历史人文古迹被拆除和破坏,也是相关地区文化的巨大损失。
(三)缺乏长远规划意识
小城镇独特的风貌特征是数千年的自然和人文演变的结果,部分地区规划者仅看当下,缺乏长远规划意识更产生严重的危害,对环境、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极为不利。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规划者没有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也不具备对一个地区人民负责任的心态,在小城镇风貌特征规划方面缺乏科学眼光,无法形成有助于城乡文化传承的长远规划机制。
四、基于城乡文化传承的环巢湖小城镇风貌特征规划策略分析
(一)环巢湖地区小城镇风貌资源概况
自然风貌方面,环巢湖地区有山有水,生物资源丰富,水文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沉积地貌具有很好的研究观赏价值。人文风貌方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人居文化,尤其是以忠庙、长临老街为代表的古镇风貌十分有特色。
(二)环巢湖地区风貌资源困境
1.该地区虽然陆上交通发达,但是没有合理利用水运资源。以巢湖为核心的十多个乡镇之间联系较少,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体系。
2.环巢湖地区水文资源丰富,但是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巢湖及周边水系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基于河流、湖泊的自然景观品质较差,城镇和湖泊没有形成和谐的景观意象,也没有一些亲水设施,导致城镇与湖泊在景观上形成隔离状态。
3.环巢湖地区各位置风貌资源比较分散,没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缺乏有机统一的主体。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无法深入享受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特色,旅游品质欠佳。
4.环巢湖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风貌资源,但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很多人文资源和古迹遭到破坏。而新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建设和城镇规划没能很好地展现江淮民居、徽派建筑的特色,不利于该地区人文风貌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三)环巢湖地区风貌规划思路
1.生态优先。需要重视该地区生态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保护设施的建设,对该地区水体、农田、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城镇建设规划方面,需要根据自然条件合理规划,采用集约建设模式,维持该地区自然和社会和谐。
2.突出区域特色。深入挖掘该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精神的特色,对地方民俗文化和遗迹进行保护。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突出区域特色,尊重地区人民生活习惯和文化认知,积极推动自然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乡镇文化旅游产业。
3.多元统一原则。该地区的小城镇风貌特征规划,需要立足一个统一的规划原则和机制,合理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突出地方文化。同时,结合环巢湖周边不同乡镇各自的自然、人文特点,构建多元主题规划机制,遵循统一协调原则,提升该地区风貌多样性。
(四)环巢湖地区风貌控制策略
1.生态风貌规划控制。在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合理改造中,要遵循自然环境发展特点和演变特点,形成长效保护机制。基于巢湖及周边水系、湿地的自然条件,合理种植当地植物,帮助该地区逐步形成生物多样的生态环境。对巢湖沿岸地区的规划建设,适当建设部分亲水设施、观景平台,这些人工设施的造型和施工,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景观特色。另外,还可以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形成良好的湿地自然风光。
2.人文风貌规划控制。在小城镇规划方面,秉承地方特色文化,保持良好的乡村人文风光。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方面,充分展现江淮民居和徽派建筑特色,形成符合当地人民居住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聚居体系。合理发展地方集中性的人文旅游产品,如历史街区、古镇文化区等。另外,科学规划小城镇地标建筑和公益工程,在造型设计、功能设计方面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确保工程与当代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相匹配。
参考文献:
[1]贾孟炎.“特色小镇”视域下的小城镇街道景观风貌营造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6):31-32.
[2]许铎耀.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9):121-122.
[3]周薇.少数民族传统城镇建筑风貌解析与塑造——以南宁武鸣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03):84-88.
[4]王京平.天水市街亭古村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8.
【作者系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研修项目“环巢湖古村落景观设计价值传承与应用开发研究”(gxgnfx2022059);巢湖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环巢湖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XWZ-2022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