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研究

郝静

2025-03-14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新世纪,随着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单模态输入已难以更好地服务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摆脱原有的单一模态,朝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模态发展。对此,需要对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进行设计,推动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一、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功能
  在红色旅游景区中,视觉模态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红色旅游景区中的标识牌、历史事件解说牌,结合文字和图片直观地向游客呈现了红色历史的背景、人物事迹和重大事件,宣传了红色故事,强化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语音导览、历史故事录音或背景音乐等听觉模态可以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倾听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震撼,在体验中建构起对红色文化的身份认同,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除此之外,红色旅游景区设计触摸式互动装置等触觉模态,可以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促使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即通过让游客“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温度和力量感受历史的深度,并将红色故事加以内化、传承。总而言之,在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的设计传达了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等信息,深化了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深刻塑造了游客的身份认同感,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与群体归属感,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
  二、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
  在互联网数字时代,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在多模态视域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语言景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解说碑、指引图、告示牌等以文字为主的平面展示,而是可以借助多模态的视角和方式,通过整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建设智慧语言景观。例如游客扫描景区展品旁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生动的历史画面,听到动人的革命故事。这种创新不仅让游客能够更直观、高效地获取信息,更能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完善红色旅游景区传统语言景观,在保留传统文字信息展示形式的同时,保证其规范性,即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解说碑、告示牌等汉字进行加大或加粗处理,使其更醒目。在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双语语言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汉语优先”的排版规范,保证汉字字体较大,且位于标牌的顶端、左侧或中央,突出汉语主导地位的同时,增加汉语信息的醒目度。根据汉语翻译的语言应简洁、准确、逻辑清晰,避免过于冗长或表述不当,以保证外语信息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在此排版规范的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下,游客的阅读效率将得以提高,不同语言的游客将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从而优化其旅游、参观体验。
  在多模态视域下,建设数字化多模态语言景观,能够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促使其内化红色文化信息,增强身份认同,自觉传承红色文化。其一,在红色旅游景区中引入智能语音导览,给予游客个性化、智能化的导览服务。智能语音导览凭借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功能,能够给予不同地区的游客多种语言讲解服务;凭借其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游客的兴趣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讲解内容。具体而言,智能语音导览根据游客的具体需求,在分析景区动态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最优游览路线,节省游客时间,并根据游客的路线实时讲解,在发觉游客对某个故事兴趣度较高时,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例如增加相关故事、传闻等,提升游览效率和游客体验。
  在多模态视域下,设计红色旅游语言景观时,使用AR技术与VR技术,不失为一个增强游客沉浸感、提升红色景区吸引力的好方法。在此技术的加持下,游客不再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字或图片的信息,而是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真实氛围,参与、经历红色历史。具体而言,在多模态视域下设计红色旅游语言景观,使用AR技术与VR技术,可以使游客在游览红色景区佩戴AR设备后,能够看到革命先烈的战斗场景,更加直观地理解红色文化;佩戴VR技术设备后,可以“穿越”到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景,感受红军长征的雪山草地、抗日战争的战斗前线等。游客通过互动式体验技术,身临其境革命年代的真实氛围,可以增强其历史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总而言之,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借助AR技术和VR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多模态视域下,设计红色旅游语言景观引入3D云展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传播开辟新的途径,并拓展红色景区的受众范围。3D云展厅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字技术,能够将红色旅游景区的展品、历史场景等以高精度的虚拟形象呈现在游客面前,即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云展厅,随时随地浏览展览内容,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除此之外,在多模态视域下设计红色旅游语言景观,引入红色演艺与沉浸式剧场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红色旅游景区展开多元化的文化演绎方式,将革命故事以更具情感共鸣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眼前。其一,定期上演以革命为主题的话剧或歌舞剧,再现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让游客在观看演出中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其二,打造沉浸式剧场,让游客参与到革命历史事件演绎过程当中,给予游客多感官的刺激和互动式体验,即游客可以扮演革命角色参与到红色剧场演绎中,在与其他演员互动的过程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如此游客能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后,增强其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传承红色文化,内化红色精神,并将其外化为行为准则。
  在数字传播方面,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基于多模态视域,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方推广平台以及短视频、图文推送等自媒体,可以扩大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让红色文化触达更广泛的受众,通过多模态视域下的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设计,提高红色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结语
  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具有信息传递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身份认同功能。在多模态视域下对红色旅游语言景观进行设计,既可以充实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红色旅游地的语言生态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氛围,助推红色旅游地的繁荣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出多模态视域下红色旅游语言景观的优势,给予游客高质量的旅游体验,需要对传统的语言景观文字信息展示形式进行规范,保证语言的简洁、准确、逻辑清晰,建设数字化多模态语言景观,即引入智能语音导览、AR技术与VR技术、3D云展厅。除此之外,引入红色演艺与沉浸式剧场,给予游客多重感官刺激,增强游客沉浸感。借助官方推广平台以及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系延安大学助理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2024年度规划项目“延安市红色旅游区语言景观研究”(课题编号:24CWY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