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的协同推进

张重伟

2025-02-28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成长背景、发展需求等发生转变,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基于此,如何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引领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内容,构建起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育人体系,成为当前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学生管理;协同推进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肩负着发掘、培育优秀共产党员,壮大党的基层建设工作队伍的重大责任使命,对于提升党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影响力、构筑党和先进党员干部间的沟通桥梁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开展青年思政教育的重要队伍,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果能发挥好高校团委的主体作用,将有效推进最新政策思想、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强化学生群体的爱党爱国情怀与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推进。这对于提升学生管理质量、打造优秀共青团组织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推动党的领导具体化、深入化。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鲜明政治性、组织性、规范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维护党章党纲的青年群众组织。共青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以贯彻落实党的中心工作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主要发挥着上传下达、传情达意作用,将党的先进思想方针充分落实到基层党建队伍中,提升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更好实现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将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可依托高校党建工作的资源优势、制度优势,使学校各党团组织、管理部门充分协同,在党的领导下规范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落实落细,进而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并在党建带团建的有效引领下促进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规范稳定发展。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新时代,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宗旨,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团学党建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采用适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其培育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独特组织优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争取高校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支持,积极开展系列政策宣讲、团体比赛、文体活动等,强化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信任感,促进先进政策思想渗透到广大学生的意识深处,实现政治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也可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数据、人力支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团学关系,并从中挖掘出优秀的学生群体,将其培养为先进的共青团骨干,进一步为提升共青团组织建设水平献计献策。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的协同推进路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联动,是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科学举措。高校共青团团委与学生管理人员应秉持协同育人理念,准确把握学生工作特点与共青团组织建设需求,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建设战略,逐步构建起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体系,从而更好推动大思政格局、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效构建,为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共青团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强化思想引领。共青团团委应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契机与节点,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与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素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借助新生开学典礼、入学教学、毕业生离校等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历史话剧、参观百年校史展览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深厚精神力量;发挥好共青团、学生会干部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以班级会议、党课等为阵地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宣讲、党史知识竞赛等,使青年学生充分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学生与党、团的联系。同时,共青团团委与学生工作管理者可协同开展思政教育专题活动,依托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心理健康、食品安全、国家安全等主题思政教育材料与理论宣传材料,制作和开发适用于主题班会演讲的PPT项目库,并邀请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深度与温度,真正实现思想引领全覆盖。
  深化科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规范化管理制度和科学化考核指标的支持。因此,共青团干部与学工部干部、书记等应深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队伍优势与组织优势,激励学生学习先进团学干部的优良生活习惯、行为作风,积极配合各项思政工作,为构建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重新修订学生管理相关规定、明确学生干部的具体管理细则、出台具体的学生行为规范,使各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均有章可循;深入推进文明宿舍、文明校园评比活动,以团学干部、学工成员协同合作、党政干部为主导,每周定期检查宿舍卫生、校园环境维护清洁等情况,并采取月度评比、学期总结的考核方式,对先进宿舍、先进班级予以奖励通报,逐步实现评比活动的常态化推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学生管理工作也可创新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奖助学金等各方面数据,并提供针对性管理意见,从而促进学业水平、学风建设等工作的稳步提升。
  提升能力水平。高校共青团干部作为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应充分明确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责。既要加强内部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吸收引进优秀的共青团员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政素养、业务水平,又要时刻关注学生管理工作的痛点难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活动。为推动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联动,须注重提升团学干部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工作水平,定期组织团学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其读原著、学政策,学会运用党的最新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团学干部也要始终坚持锤炼懂学生、爱学生的基本功,深入班级、食堂、宿舍、操场等与学生深入沟通、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关心的热点话题等,并为其提供精准化服务。
  参考文献:
  阿永强.高校共青团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力的对策建议——以西藏大学为例[J].新生代,2020,(01):15-19.
  高月,刘俏然.共青团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路径探究[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4,(02):74-77.
  阮仁斌.浅析高校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N].安徽科技报,2024-09-06(013).DOI:10.27992/n.cnki.nahkj.2024.000283.
  缪妍妍.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J].就业与保障,2020,(21):134-135.
  (作者系陕西警察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