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
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扮演着连接政府与公众的重要角色,随着近年来融媒体发展的逐步深入,政务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已然转变成政府政策传播、公共服务、交流互动等的重要渠道。政务新媒体依托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可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传输的质量、效率,并为政府开展治理、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但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进对这些挑战的积极应对,对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政府数字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实现了长足发展,并已然转变成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有力渠道。政务新媒体的推广让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发生了极大转变。具体而言:首先,平台多样化。政务新媒体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诸多新媒体平台进行了铺设,这些平台共同构建起政务新媒体的多渠道传播体系,以期依托新媒体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效率及公众参与度。其次,信息发布及时。政务新媒体可实现对政务信息的实时发布、传播,构建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更紧密联系。再次,服务便利化。政务新媒体可为公众提供诸如在线服务、政策解读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为公众生活带来有效便利。最后,交流互动紧密。政务新媒体可通过评论、留言、问答等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公众排忧解难。但政务新媒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信息卡点更新、访问受限等问题,使得政务新媒体服务效能大打折扣。
二、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发展新出路
(一)找准角色定位,坚守政务属性
有别于新闻媒体、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其肩负着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政务功能,在这些政务功能实现过程中,政务新媒体应明确自身根本的政务属性。然而,不乏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重“媒体”轻“政务”的情况,即倾向于对各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采集整合发布,以此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普通的新媒体账号,与政务相关的功能出现明显弱化,其原本承担的政策解读、解决公众诉求、引导网络舆论等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实现。鉴于此,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切实认识到“媒体”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工具手段,继而回归政务根本,始终要将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核心,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公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加强运营管理,建立监管制度
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可通过自主运营管理、媒体专业运营管理、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等不同模式进行,但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均必须要做好对内容及导向的审核、把关工作。政务新媒体作为各级行政机关、肩负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立的政务账号或应用,其言行、举动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在运营管理时必须要谨慎严肃。然而不乏一些政务新媒体缺乏对自身角色定位、职能作用的有效认识,偏向于配备一些年轻的新媒体人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运营管理,由于他们认知有限,为追求信息传播效果提升,往往会出现发布各种博眼球、吸引流量内容的情况出现,造成不良的舆论引导。鉴于此,应建立配备完善的运营监管制度,对政务新媒体日常运营进行全面监管,不仅要做到对政务新媒体内容的及时更新,提升信息发布频率,还要对发布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相关政务信息可及时传递给公众,提升信息抵达率、影响力。另外,还可建立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管制度,全面接受各方监督,深度识别问题,并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政务新媒体的规范运营。
(三)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融媒生态
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想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应加强技术创新,构建起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进一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媒生态。具体而言,政务新媒体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起自身与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序推进人才、渠道、内容、数据等不同方面的共享共联,摆脱时间、空间限制,建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全新融媒生态。例如,杭州亚组委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引入“5ABC”技术创建全新传播场景,助力信息传播,有序推出多样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其中,“5ABC”技术即为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亚组委通过对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让全世界的受众沉浸式地参与了亚运会,特别是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手持火炬踏过钱塘江奔向体育场的场景,震撼了全世界,实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提升了中国的知名度。
三、结语
总之,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推进其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种种挑战,政务新媒体应通过找准角色定位、加强运营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自身对新时代发展转变的适应能力,并通过推进各方写作,不断优化自身功能、服务,切实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平台渠道。
(作者单位系杭州市委网信办;杭州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
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扮演着连接政府与公众的重要角色,随着近年来融媒体发展的逐步深入,政务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已然转变成政府政策传播、公共服务、交流互动等的重要渠道。政务新媒体依托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可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传输的质量、效率,并为政府开展治理、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但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进对这些挑战的积极应对,对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政府数字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实现了长足发展,并已然转变成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有力渠道。政务新媒体的推广让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发生了极大转变。具体而言:首先,平台多样化。政务新媒体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诸多新媒体平台进行了铺设,这些平台共同构建起政务新媒体的多渠道传播体系,以期依托新媒体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效率及公众参与度。其次,信息发布及时。政务新媒体可实现对政务信息的实时发布、传播,构建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更紧密联系。再次,服务便利化。政务新媒体可为公众提供诸如在线服务、政策解读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为公众生活带来有效便利。最后,交流互动紧密。政务新媒体可通过评论、留言、问答等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公众排忧解难。但政务新媒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信息卡点更新、访问受限等问题,使得政务新媒体服务效能大打折扣。
二、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发展新出路
(一)找准角色定位,坚守政务属性
有别于新闻媒体、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其肩负着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政务功能,在这些政务功能实现过程中,政务新媒体应明确自身根本的政务属性。然而,不乏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重“媒体”轻“政务”的情况,即倾向于对各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采集整合发布,以此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普通的新媒体账号,与政务相关的功能出现明显弱化,其原本承担的政策解读、解决公众诉求、引导网络舆论等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实现。鉴于此,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切实认识到“媒体”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工具手段,继而回归政务根本,始终要将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核心,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公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加强运营管理,建立监管制度
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可通过自主运营管理、媒体专业运营管理、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等不同模式进行,但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均必须要做好对内容及导向的审核、把关工作。政务新媒体作为各级行政机关、肩负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立的政务账号或应用,其言行、举动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在运营管理时必须要谨慎严肃。然而不乏一些政务新媒体缺乏对自身角色定位、职能作用的有效认识,偏向于配备一些年轻的新媒体人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运营管理,由于他们认知有限,为追求信息传播效果提升,往往会出现发布各种博眼球、吸引流量内容的情况出现,造成不良的舆论引导。鉴于此,应建立配备完善的运营监管制度,对政务新媒体日常运营进行全面监管,不仅要做到对政务新媒体内容的及时更新,提升信息发布频率,还要对发布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相关政务信息可及时传递给公众,提升信息抵达率、影响力。另外,还可建立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管制度,全面接受各方监督,深度识别问题,并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政务新媒体的规范运营。
(三)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融媒生态
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想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应加强技术创新,构建起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进一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媒生态。具体而言,政务新媒体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起自身与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序推进人才、渠道、内容、数据等不同方面的共享共联,摆脱时间、空间限制,建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全新融媒生态。例如,杭州亚组委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引入“5ABC”技术创建全新传播场景,助力信息传播,有序推出多样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其中,“5ABC”技术即为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亚组委通过对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让全世界的受众沉浸式地参与了亚运会,特别是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手持火炬踏过钱塘江奔向体育场的场景,震撼了全世界,实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提升了中国的知名度。
三、结语
总之,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推进其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种种挑战,政务新媒体应通过找准角色定位、加强运营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自身对新时代发展转变的适应能力,并通过推进各方写作,不断优化自身功能、服务,切实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平台渠道。
(作者单位系杭州市委网信办;杭州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