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样态

2024-09-27 作者: 闵雪 来源: 经济导报
  闵雪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次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就《决定》提出的教育综合改革举措,提出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样态转型。
  智能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教师利用AI工具,构建“师—机—生”的“三元结构”图谱,利用智能问答系统及时解答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疑问,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准确把握各阶段学生同类的学习进展,利用生成内容的技术来丰富教学材料。具体言之,在设计课程时,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体现在智能推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AI的交互性和定制化特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的教学方案;课程设置应敏感并适应时代变化,利用AI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迅速整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政策动态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确保课程内容跟上时代发展,具有实际吸引力和相关性。AI技术还能够创造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亲身体验和讨论各种问题,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个性化教学与差异化发展的相互渗透
  在整合思政课程教学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通过AI来分析数据,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除了成绩和作业这类基础数据,还包含学习习惯、兴趣点及思维模式等更复杂的信息层面。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适宜的课程材料,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调整学习节奏,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都能紧密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于特别感兴趣或者在思政学科有特殊潜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机会去深度探索,同时在面对挑战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能提供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支持其个性发展的合适环境,帮助他们在知识掌握上取得进展,同时在技能和个人素质方面也能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的双向共赢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这种技术的运用改善了课程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品质。例如,AI技术支持的虚拟课堂和在线交流平台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实时地加入课堂讨论,这种直接参与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人工智能为课程互动和娱乐性增添了新元素,如人工智能问答系统能够即刻回应学生的疑问,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直接在模拟的环境中操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角色扮演等互动模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加强了他们的情感联结。最关键的是,AI技术在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上的优势,为提高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者系湖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为2023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在机理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E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