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多样。旅游地可运用汉字书法的流动性和线条美,创造动态互动的旅游景观元素,增强旅游景观的视觉吸引力;亦可将汉字的象形特性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标识系统,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汉字文化;旅游景观;空间设计;创新应用
汉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跨文化交流的有力媒介。近年来,旅游景观空间设计愈发受到广泛关注,而汉字文化与旅游景观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景区的文化和审美层次,也使游客的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本文将深入探讨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着重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汉字文化的独特资源构建具有深度文化体验的景观设计,以期为景观设计师与文化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践策略,促进文化及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汉字书法的流动性和线条美,创造动态互动的旅游景观元素
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流畅线条与动态美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设计师可借此打造富有互动性的旅游景观元素。
设计团队可精选与自然元素相关的典型汉字如“山”“水”“林”,并将这些字的书法形态放大,转化为立体结构应用于景观中的雕塑或装置艺术。由此,这些艺术作品演变为可供游客互动的设施,如可触摸或移动部分结构以改变作品形态或产生声响[1]。此外,设计师可将这些书法艺术融入园林设计,如在地面铺装或园路规划时引入汉字元素,将其笔触和线条转化为实际的园路布局,使游客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汉字或书法作品,增强其探索和互动的体验。为了更好地映射汉字意象,设计师可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材料来铺设路面,增加行走时的视觉和触感体验。设计师在园路设计时可仿照书法笔迹的流畅曲线,让路段的宽窄变化象征着不同的笔触强度,也可将植被和水体的布局设计为墨迹在宣纸上扩散的效果。设计师还可在路径边缘巧妙安置具有书法元素的互动装置,如地面喷水装置。当游客行走其间,喷水装置便随机激活,水珠跃动,仿佛汉字笔触跃然于地,为游览增添不期而遇的乐趣,为游客提供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刺激,同时也让游客深刻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独特魅力[2]。
设计师将汉字书法的动态美感与线条流畅性融合入景观设计,增强了景观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深度,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互动乐趣和场所吸引力。如此,汉字超越了文字的基本功能,成为自然与文化、古今之间的纽带,赋予了旅游景观空间更生动、更具教育意义的特质。
将汉字的象形特性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标识系统
设计师可将汉字的象形特性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标识系统。
设计师首先须深入探索和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精准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与汉字,进而打造出既具导向功能又能映射地区文化特色的景观标识。在具体设计时,设计师可依据地域特性挑选相关汉字,如在对海滨城市旅游景观空间进行设计时,挑选代表海洋的“海”或“浪”字,通过其书法线条的流动性与波动,构建富有动感的标识系统,从而美化视觉效果,同时使游客对该地海洋文化有更深的感知与记忆。设计师也可以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景观标识的设计制作,如在森林或山区,选用当地木材、石材雕刻或刻画汉字,展示出汉字的艺术魅力,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的统一,从而有效地突出地方的自然属性[3]。此外,设计师在颜色和图案的选择上,也应结合地方传统元素,采用地方民众喜闻乐见的色彩,并融合地方传统图案如民族服饰图案或地方建筑装饰,能使汉字标识更具地域特色和吸引力。
为实现景观标识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设计师应积极与当地社区互动,收集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以确保设计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增进居民对旅游项目的归属感与支持力度。这种设计理念加强了旅游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的连接,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旅游景观成为推广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有效平台。
结语
本文分析了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从汉字书法的动态互动元素,到象形特性的地域标识系统,再至汉字结构的灵活组合变化,这些策略展示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表达形式的强大潜力。设计师将汉字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开辟了景观设计的新视野,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和谐融合。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还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景点转变为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虽富创意,却不乏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尊重和传承汉字文化传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将汉字文化的原真性与现代表达相平衡,依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展望未来,旅游景观空间设计实践应更重视汉字文化的深层价值,探索更广泛的表达方式,增强汉字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有更多相关研究,持续提升汉字文化在全球文化景观中的广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朦.“中华字都”品牌建设下汉字符号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纺织报告,2023,42(6):71-73.
[2]陈家祥,王鹏辉.汉字笔画的创意组合在展示设计上的运用探究[J].文学少年,2021(21):42-43.
[3]朱腾芳.汉字图形化在旅游地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1):31-34.
[作者系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课程”(编号:230805618144448)]
关键词:汉字文化;旅游景观;空间设计;创新应用
汉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跨文化交流的有力媒介。近年来,旅游景观空间设计愈发受到广泛关注,而汉字文化与旅游景观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景区的文化和审美层次,也使游客的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本文将深入探讨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着重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汉字文化的独特资源构建具有深度文化体验的景观设计,以期为景观设计师与文化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践策略,促进文化及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汉字书法的流动性和线条美,创造动态互动的旅游景观元素
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流畅线条与动态美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设计师可借此打造富有互动性的旅游景观元素。
设计团队可精选与自然元素相关的典型汉字如“山”“水”“林”,并将这些字的书法形态放大,转化为立体结构应用于景观中的雕塑或装置艺术。由此,这些艺术作品演变为可供游客互动的设施,如可触摸或移动部分结构以改变作品形态或产生声响[1]。此外,设计师可将这些书法艺术融入园林设计,如在地面铺装或园路规划时引入汉字元素,将其笔触和线条转化为实际的园路布局,使游客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汉字或书法作品,增强其探索和互动的体验。为了更好地映射汉字意象,设计师可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材料来铺设路面,增加行走时的视觉和触感体验。设计师在园路设计时可仿照书法笔迹的流畅曲线,让路段的宽窄变化象征着不同的笔触强度,也可将植被和水体的布局设计为墨迹在宣纸上扩散的效果。设计师还可在路径边缘巧妙安置具有书法元素的互动装置,如地面喷水装置。当游客行走其间,喷水装置便随机激活,水珠跃动,仿佛汉字笔触跃然于地,为游览增添不期而遇的乐趣,为游客提供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刺激,同时也让游客深刻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独特魅力[2]。
设计师将汉字书法的动态美感与线条流畅性融合入景观设计,增强了景观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深度,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互动乐趣和场所吸引力。如此,汉字超越了文字的基本功能,成为自然与文化、古今之间的纽带,赋予了旅游景观空间更生动、更具教育意义的特质。
将汉字的象形特性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标识系统
设计师可将汉字的象形特性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标识系统。
设计师首先须深入探索和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精准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与汉字,进而打造出既具导向功能又能映射地区文化特色的景观标识。在具体设计时,设计师可依据地域特性挑选相关汉字,如在对海滨城市旅游景观空间进行设计时,挑选代表海洋的“海”或“浪”字,通过其书法线条的流动性与波动,构建富有动感的标识系统,从而美化视觉效果,同时使游客对该地海洋文化有更深的感知与记忆。设计师也可以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景观标识的设计制作,如在森林或山区,选用当地木材、石材雕刻或刻画汉字,展示出汉字的艺术魅力,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的统一,从而有效地突出地方的自然属性[3]。此外,设计师在颜色和图案的选择上,也应结合地方传统元素,采用地方民众喜闻乐见的色彩,并融合地方传统图案如民族服饰图案或地方建筑装饰,能使汉字标识更具地域特色和吸引力。
为实现景观标识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设计师应积极与当地社区互动,收集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以确保设计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增进居民对旅游项目的归属感与支持力度。这种设计理念加强了旅游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的连接,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旅游景观成为推广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有效平台。
结语
本文分析了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从汉字书法的动态互动元素,到象形特性的地域标识系统,再至汉字结构的灵活组合变化,这些策略展示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表达形式的强大潜力。设计师将汉字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开辟了景观设计的新视野,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和谐融合。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还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景点转变为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汉字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虽富创意,却不乏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尊重和传承汉字文化传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将汉字文化的原真性与现代表达相平衡,依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展望未来,旅游景观空间设计实践应更重视汉字文化的深层价值,探索更广泛的表达方式,增强汉字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有更多相关研究,持续提升汉字文化在全球文化景观中的广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朦.“中华字都”品牌建设下汉字符号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纺织报告,2023,42(6):71-73.
[2]陈家祥,王鹏辉.汉字笔画的创意组合在展示设计上的运用探究[J].文学少年,2021(21):42-43.
[3]朱腾芳.汉字图形化在旅游地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1):31-34.
[作者系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课程”(编号:2308056181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