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 6月6日,鲁西五市产才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大会在菏泽召开。
据了解,2023年11月,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在菏泽市成立。联盟成立以来,鲁西五市坚持精准聚焦、协同发力、共谋发展,主动把人才发展融入五市产业发展布局,搭建产业人才、企业、高校、机构互促互联平台,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菏泽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重大机遇,完善做实人才“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围绕各县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发展特点的产才融合新路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市之一。
“我们目前在超薄导电布、5G高端电磁屏蔽膜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月3日,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熙说,该公司以“人才链”为引领,促进“四链”融合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电磁屏蔽材料标杆企业。
菏泽市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瞄准“231”产业体系,签订1500余个引才项目,引进各类产业人才2200余人;瞄准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做好高端人才与企业技术对接,深度合作国内外院士21人、泰山系列人才56人、齐鲁系列人才358人;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通过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累计引进“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4000余名,连续举办六届“菏泽市人才大集”活动,2500余家招聘单位提供岗位4万余个;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创新设立“牡丹系列人才工程”,大力开展“归雁兴菏”行动,建立287家“返乡创业服务站”。
同时,该市持续推动“一企一平台”布局建设,鼓励和帮助各企业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探索一家平台多家共用的研发模式,“一企一平台”覆盖率达到72%;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医药港建设,统筹协调“一港四园”融合发展,完善离岸中心布局,累计认定在外人才飞地和离岸创新平台100余处、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处;全面深化产学研政多维合作,加强与菏泽市产业结构高度融合的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践基地等合作平台,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成专家团队将科研成果“打包”转化。
此外,该市依托市委党校成立“菏泽市人才之家”,发挥好菏泽人才发展集团市场化作用,为各类人才搭建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广“7日快贷”模式,逐步构建起以“人才贷”为核心的担保贷款体系,向重点人才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加快推行电子“牡丹惠才卡”,注重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打造温馨贴心的服务环境。(孙玲 孔艳艳 郭丽)
据了解,2023年11月,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在菏泽市成立。联盟成立以来,鲁西五市坚持精准聚焦、协同发力、共谋发展,主动把人才发展融入五市产业发展布局,搭建产业人才、企业、高校、机构互促互联平台,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菏泽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重大机遇,完善做实人才“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围绕各县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发展特点的产才融合新路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市之一。
“我们目前在超薄导电布、5G高端电磁屏蔽膜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月3日,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熙说,该公司以“人才链”为引领,促进“四链”融合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电磁屏蔽材料标杆企业。
菏泽市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瞄准“231”产业体系,签订1500余个引才项目,引进各类产业人才2200余人;瞄准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做好高端人才与企业技术对接,深度合作国内外院士21人、泰山系列人才56人、齐鲁系列人才358人;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通过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累计引进“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4000余名,连续举办六届“菏泽市人才大集”活动,2500余家招聘单位提供岗位4万余个;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创新设立“牡丹系列人才工程”,大力开展“归雁兴菏”行动,建立287家“返乡创业服务站”。
同时,该市持续推动“一企一平台”布局建设,鼓励和帮助各企业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探索一家平台多家共用的研发模式,“一企一平台”覆盖率达到72%;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医药港建设,统筹协调“一港四园”融合发展,完善离岸中心布局,累计认定在外人才飞地和离岸创新平台100余处、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处;全面深化产学研政多维合作,加强与菏泽市产业结构高度融合的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践基地等合作平台,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成专家团队将科研成果“打包”转化。
此外,该市依托市委党校成立“菏泽市人才之家”,发挥好菏泽人才发展集团市场化作用,为各类人才搭建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广“7日快贷”模式,逐步构建起以“人才贷”为核心的担保贷款体系,向重点人才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加快推行电子“牡丹惠才卡”,注重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打造温馨贴心的服务环境。(孙玲 孔艳艳 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