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策论

领导干部发扬担当精神的几点思考

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栾希伟

2023-11-1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甘于担责。领导干部在其位司其职,就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说得直白一点,组织上让我们当领导干部,就是派我们在这里站岗放哨,这叫守土有责。”有“守土有责”的强烈责任心,才会有忠诚履职的内在自觉,才会有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才会有为民服务的热情态度,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最优美的乐章”。
  二要乐于担事。干部就要干事,如果心里不装事、手上不干事,虽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撞钟先生”又有何用?担事要肯谋事,不是等事做而是找事做,“领导没想到的我先想到,别人没动我先动”。担事要抓落实,需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效提质。
  三要勇于担错。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每个领导干部肩上都有沉甸甸的担子,负重前行,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一旦出现失误,不能因为怕“丢了面子”“失了威信”而文过饰非、百般开脱;更不能揽功诿过,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襟怀坦荡、知错认错、认错改错,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组织的信任。
  四要勤于担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常怀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成绩中看到差距、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有“四面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的情怀,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为弱势群体解难。
  五要善于担难。“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现实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历史遗留问题累积难解、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的情形。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困难,领导干部当鸵鸟听之任之不行,两眼望天“等靠要”也不行,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拿出辨误区、探盲区、排雷区的智慧,在攻城拔寨、破解难题中,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事业推向前进。
  六要敢于担险。敢于担当,要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所谓“险”,无非是改革创新过程中吃螃蟹、涉险滩、破藩篱的风险,领导干部要有“闯”“冒”的精神,走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过硬的工作作、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勇于担当”是一种境界,来自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一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支柱就会坍塌,行为方向就会迷惘,就不可能担当起历史使命。二靠强烈的责任意识。权力与责任相连,“在其位、谋其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是“担当”二字的真正内涵。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三靠无私的奉献精神。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底气所在。凡勇于担当者,其境界必定是为公、为民、为事业无私奉献。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或者只顾小集团的利益,就不可能勇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一种胆识,来自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一要勤于学习。要突出学习重点,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广学各科知识,做到“知全局、懂本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危机的对策。二要实践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实表明,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必须经历艰苦环境的锻炼,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科学思维、综合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要团结协作。很多情况下,敢于担当并不是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的敢于担当,而是一个集体相互支撑、群策群力的担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碰到问题不推诿、遇到困难合力攻,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善于担当”是一种本领,来自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是否善于担当。一要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而一切创新活动都要以创新思维为先导。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思想上的领先保证行动上的率先。要熟悉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做好结合文章,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二要勤于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思考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会有担当的力量。要经常思考肩负的责任使命,思考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思考办实事、谋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实招。三要善于总结。这是增长才干、搞好工作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自身经验,从而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干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