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深刻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结合工作实践,推动国企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辩证统一:根本与载体的有机融合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方向、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而企业的发展则是党建引领的“体”与“果”,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实践场景和检验标准。只有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党业融合、同频共振。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党建出了问题是渎职”的责任意识,推动党建工作深度嵌入生产经营全链条,实现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二是建强干部队伍。以班子建设为核心,选拔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头雁”;以团队建设为支撑,发挥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的示范作用,引导干部职工在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中当先锋、打头阵。三是优化政治生态。通过廉洁教育、文化浸润、制度约束,构建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企业鲜明导向。
二、工作目标与执行手段的良性互动:本质与方法的统一
国企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执行手段则是为了实现根本目标而采取的方法、路径、载体和机制,包括“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前置研究讨论”“四同步、四对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等。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党业融合”。
一是从思想上融合。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检验党建成效的过程。二是从机制上融合。通过制度建设,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三是从工作上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使党建工作嵌入业务流程,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难点、生产经营重点开展工作。四是从考核上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报“经济账”,也报“党建账”,以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成果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党建工作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创新统一:规范与特色的协同发展
标准化是党建工作的“基准线”,涵盖“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基础性要求,是保持政治属性的“硬约束”;特色化是党建的“加分项”,是立足企业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打造的个性化品牌,是激发活力的“软实力”。标准化强调统一、规范,是党建工作的“基本盘”,特色化强调灵活、创新,是党建工作的“增长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是要以双向发力促党建提质。坚持筑牢标准化根基,严格规范党内基本制度执行,确保党员发展、党费管理、组织生活等“规定动作”不走样,为特色化创新提供坚实组织基础。同时,以特色化提升质效,结合企业主责主业,如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打造“党建+项目”“党建+服务”等特色载体,如“党员服务驿站”等,通过品牌化、差异化实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要警惕形式主义。无论是标准化还是特色化,都要以提升党建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既不能因追求标准化而忽视实际效果,陷入“纸面落实”,也不能为突出特色而偏离党建核心,搞成“形象工程”。三是要坚持动态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在不断变化,党建的标准化内容和特色化方向也需随之动态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四、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双向统一:责任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国企党建既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国之大者”,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又要回应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厚植发展群众基础。处理好这对关系,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上级的普遍性要求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做到既要准确理解上级精神,又要深入把握职工需求,避免只唯上不唯实,机械执行上级指示、不同本企业实际相结合、不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倾向,还要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对上级指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执行不到位的倾向。二是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上级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把握职工的需求和诉求。三是要提升服务效能。要创造性地找到上级精神与职工需求的结合点,使上级决策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切实以职工为中心,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通过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工作目标与执行手段的关系、党建工作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国有企业才能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辩证统一:根本与载体的有机融合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方向、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而企业的发展则是党建引领的“体”与“果”,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实践场景和检验标准。只有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党业融合、同频共振。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党建出了问题是渎职”的责任意识,推动党建工作深度嵌入生产经营全链条,实现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二是建强干部队伍。以班子建设为核心,选拔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头雁”;以团队建设为支撑,发挥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的示范作用,引导干部职工在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中当先锋、打头阵。三是优化政治生态。通过廉洁教育、文化浸润、制度约束,构建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企业鲜明导向。
二、工作目标与执行手段的良性互动:本质与方法的统一
国企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执行手段则是为了实现根本目标而采取的方法、路径、载体和机制,包括“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前置研究讨论”“四同步、四对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等。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党业融合”。
一是从思想上融合。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检验党建成效的过程。二是从机制上融合。通过制度建设,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三是从工作上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使党建工作嵌入业务流程,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难点、生产经营重点开展工作。四是从考核上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报“经济账”,也报“党建账”,以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成果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党建工作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创新统一:规范与特色的协同发展
标准化是党建工作的“基准线”,涵盖“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基础性要求,是保持政治属性的“硬约束”;特色化是党建的“加分项”,是立足企业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打造的个性化品牌,是激发活力的“软实力”。标准化强调统一、规范,是党建工作的“基本盘”,特色化强调灵活、创新,是党建工作的“增长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是要以双向发力促党建提质。坚持筑牢标准化根基,严格规范党内基本制度执行,确保党员发展、党费管理、组织生活等“规定动作”不走样,为特色化创新提供坚实组织基础。同时,以特色化提升质效,结合企业主责主业,如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打造“党建+项目”“党建+服务”等特色载体,如“党员服务驿站”等,通过品牌化、差异化实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要警惕形式主义。无论是标准化还是特色化,都要以提升党建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既不能因追求标准化而忽视实际效果,陷入“纸面落实”,也不能为突出特色而偏离党建核心,搞成“形象工程”。三是要坚持动态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在不断变化,党建的标准化内容和特色化方向也需随之动态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四、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双向统一:责任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国企党建既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国之大者”,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又要回应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厚植发展群众基础。处理好这对关系,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上级的普遍性要求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做到既要准确理解上级精神,又要深入把握职工需求,避免只唯上不唯实,机械执行上级指示、不同本企业实际相结合、不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倾向,还要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对上级指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执行不到位的倾向。二是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上级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把握职工的需求和诉求。三是要提升服务效能。要创造性地找到上级精神与职工需求的结合点,使上级决策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切实以职工为中心,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通过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工作目标与执行手段的关系、党建工作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国有企业才能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