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导深观

赤峰柴矿公司以创新之光照亮矿山发展之路

2025-08-29 作者: 李鹤 来源: 经济导报
  走进赤峰柴矿公司采区作业现场,扑面而来的是传统矿业与数字技术交融的新气象:智能传感网络如同神经网络般感知着矿山的每一次“呼吸”,保温改造后的空压机风道穿了合体的“外套”,智能对讲系统在百米井下清晰传递指令,新式吊装卡子让重型管路安装举重若轻……从毛细血管渗透的创新能力,正与顶层数字化设计形成共振。
小改造解决大难题
  “这个冬天,咱们再不用为热能回收的热量在风道传输过程中被大量损耗而发愁了!”在空压机房,钳工班长刘工指着裹着“棉袄”的风道兴奋地说。去年冬季,零下2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由于风道内大量热能损耗,输送到平硐口范围的热量不足,导致平硐口温度过低出现结冰,甚至影响到井口附近的温度,维修班组每天都要进行“破冰行动”。今年,技术人员自主用铁皮制作了更合理的风道,再附上保温层加固,使热损失直接下降40%。
  在主竖井山顶充填站旁,能看到一套“吊装神器”——可承重35吨的管路固定套管系统。“过去吊装Φ127充填管,光捆钢丝绳就要半天,现在卡子一卡就稳当!”机械主任工程师鲍主任演示时,脸上满是自豪。这项创新让表钻孔可一次性安装548米、重35吨的加厚耐磨充填管路,不仅大幅缩短工期,更彻底消除了管路滑落风险。
智能化为安全加锁
  在井筒底端,新安装的尾绳防护挡板泛着金属光泽。“别看这块钢板不起眼,它可是我们的‘护绳神盾’。”机械主管白工指着尾绳监控画面说,自挡板投用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井筒散落矿渣碰撞尾绳的情况。
  更令人惊叹的是竖井通信系统的蜕变。通过引入SIP协议对讲系统,罐笼在运行中也能保持通话清晰。“就像给井下装上了‘顺风耳’,现在井筒装备制度检查时,再也不会因传输距离远导致对讲失效,无法与提升机工进行有效沟通了。”维修工彭工边说边演示着通讯对讲设备。
创新基因融入血脉
  翻开公司的《创新成果管理台账》,每个项目都标注着“完成人—现状描述—方案措施—效益评估”的完整链条。这种“清单化”管理模式,让一线职工的金点子都能找到落地通道。钳工班副班长孙工的“摇台盖板活连接”创意,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快速转化的。
  从为风道制作保温铠甲,到用通信协议攻克长距离通讯,赤峰柴矿公司的创新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对痛点的持续攻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这片沸腾的热土上,科技创新的星火正汇聚成照亮行业未来的熊熊炬火。
        (赤峰柴矿公司 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