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前哨证券

2025-08-20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1版
  特步的技术实力也频频升级。今年8月,在半年报发布前的一周,特步宣布推出新一代冠军跑鞋:160X 7.0 PRO搭载弯折载荷增加20%的GT700碳板,中底耐久蓄能提升至3.0 PRO级别,续写了“跑鞋之王”的传说。
  不过,特步近年略显沉重的增长步伐,亦揭示出残酷一面——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的结构性隐忧正逐步显现。
  同为体育用品企业,安踏通过篮球、综训等品类的协同发展构建竞争力,更依托FILA成功拓展时尚运动领域;李宁则凭借“中国李宁”系列夯实潮流运动地位,且凭借童装、羽毛球等品类的成熟布局进一步完善业务矩阵。
  而此时特步依然主要围绕跑步品类——尽管有尝试借力特步儿童拓宽市场,但面对流水已超百亿的头部品牌安踏儿童,特步少年店1564家的规模尚难突围——此时的特步,隐约患上了“跑步依赖症”。
  在品牌诠释上,特步多年来聚焦“跑步”场景,从赛事赞助到产品宣传,传递的都是“硬核、实用”的专业形象,消费者对它的联想始终停留在“能穿去跑步的鞋”。当“特步=跑鞋”的品牌认知深入人心时,特步也把自己“圈”在了跑道上。

被“时尚圈”拒之门外

  近年来,特步的竞速跑鞋频繁出现在马拉松赛事中,成为马拉松爱好者的可靠伙伴。不过,这个以专业运动基因立足的品牌,仿佛被“时尚圈”拒之门外,难在年轻消费者的“OOTD(时尚穿搭分享常用词汇)”清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宁靠“中国李宁”系列登陆纽约时装周,通过解构国潮元素打破“传统运动”的标签;安踏精准抓住“运动+美学”的需求,借FILA在轻奢时尚赛道崭露头角;lululemon、Hoka One One等不断涌现的新兴品牌,则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产品理念,迅速“圈粉”了一批忠实消费者。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当Z世代消费者更愿意为故事买单时,运动品牌要做的不仅是生产潮衣潮鞋,更要学会讲述能引起共鸣的潮流叙事。
  相较李宁等品牌的场景拓展,特步的时尚表达总显得滞后:无论是基础款卫衣的平淡设计,还是联名系列的小众声量,都未能打破“运动品牌=功能性”的刻板印象。尽管曾签约迪丽热巴、王鹤棣等艺人尝试潮流化转型,但因其相关布局尚未体系化,在时尚的秀场上,特步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2019年,特步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时尚零售集团衣恋集团旗下运动品牌盖世威和帕拉丁,希望以此为切口布局时尚运动市场。但据特步披露,盖世威、帕拉丁自被收购后持续亏损,截至出售前累计经营亏损超1亿美元。2024年,公司以1.51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较2.6亿美元的收购价折价约42%。此后,特步在时尚运动领域未再见明显发力。
  在运动市场,特步证明了“专业”的价值。但想在时尚战场中成功突围,特步还需要重新审视品牌定位和渠道铺陈,把“工程师主导”转向“用户驱动”,抓住消费者心的同时,筑牢品牌矩阵的护城河。
  当专业遇上潮流,特步要做的不是二选一,而是让科技与时尚来一场完美的“跨界联名”——用跑鞋的硬实力,跑赢时尚的软实力。而这,或许是特步接下来要跑好的另一段“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