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业绩增长但存“短板”

跑马拉松的特步,为啥跑不进“时尚圈”

2025-08-20 作者: 石潇懿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石潇懿 济南报道

  8月18日,特步国际(01368.HK,下称“特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实现稳步增长,收入同比提升7.1%,达到68.38亿元;净利润表现更为亮眼,同比增幅达21.5%,录得9.1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其主品牌的增长态势。2023年中期,特步主品牌还保持着超10%的同比增速,2024年中期这一增速放缓至6.6%,到了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幅进一步收窄至4.5%,增长节奏相较前两年明显放缓,步伐稍显沉重。 
  在运动鞋服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跑鞋的竞技场正从专业赛道延伸到社交平台。全力押注跑步赛道的特步,还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配速”。
增长动能略显不足
  特步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双轨驱动”。一方面,特步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增长基础——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增加4.5%至60.53亿元,占总营收的88.5%;另一方面,以索康尼为主的专业运动分部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32.5%。
  不过,光鲜数字的背后,难掩隐忧。
  财报显示,特步主品牌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对此,特步首席财务官丁利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电商渠道折扣力度加大,是导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之一。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索康尼带领专业运动分部跑出32.5%高增速的好成绩。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其为集团营收贡献的份额仅占11.5%,155家门店的渠道密度,也难担“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同2024年财报一样,特步的这份半年报使用的也是“持续经营业务”的表述,而非与去年同期收入直接进行比较。去年11月,特步曾对旗下品牌盖世威及帕拉丁业务进行战略性剥离,若将已剥离业务包含在内,特步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实际下滑了5.07%。
  公开资料显示,特步始创于1987年,2001年正式创立“特步”品牌,并于200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其产品矩阵以跑步为核心,覆盖日常训练、专业竞速、户外越野三个核心场景,品牌定位各有侧重:主品牌特步聚焦大众市场,主打高性价比专业跑鞋;子品牌索康尼瞄准高端专业跑者群体,其在中国重点马拉松赛事中的穿着率位居国际品牌第一;迈乐则专注于户外越野领域。
  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及海外特步成人店铺数量从去年底的6382家调整至6360家,特步少年店铺数量从1584家减少至1564家,两类店铺总数净减少42家。
  对此,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透露,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战略布局。2025年计划完成100至200家,2026年将进一步拓展至300至400家,相关资本开支预计为4亿元人民币。
“很会跑”,但“只会跑”
  “聚焦跑步的战略巩固了我们作为中国跑步领先品牌的卓越地位。”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认为,该战略是推动特步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
  回顾特步的来时路,不难探寻到其“会跑”的生长基因——
  1987年,丁水波凭借一双“旅游鞋”,叩响了制鞋行业的大门;
  2004年,他带领特步拿下了第十届全运会的独家赞助权,并顺利连续赞助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运会,打破了国际运动品牌垄断国内高端赛事的局面,特步也迎来了独属国产品牌的“高光时刻”;
  2007年,特步首次试水马拉松赛事赞助,此后,特步在跑道上“愈跑愈远”;
  2022年,“满眼”都是跑步的特步发布全新定位——“世界跑鞋,中国特步”,标志着品牌战略的全面升级。
  以“旅游鞋”入局、以“跑鞋”发家的特步,目前显然找到了发展的“舒适区”,并在顶级赛事中频频展现强劲竞争力。财报显示,截至7月底,特步已协助107名运动员获得507个冠军;在厦门、无锡、兰州等马拉松赛事中,特步主品牌的穿着率均位列“破三”跑者及所有完赛跑者榜首。
      >>下转2版

  特步的技术实力也频频升级。今年8月,在半年报发布前的一周,特步宣布推出新一代冠军跑鞋:160X 7.0 PRO搭载弯折载荷增加20%的GT700碳板,中底耐久蓄能提升至3.0 PRO级别,续写了“跑鞋之王”的传说。
  不过,特步近年略显沉重的增长步伐,亦揭示出残酷一面——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的结构性隐忧正逐步显现。
  同为体育用品企业,安踏通过篮球、综训等品类的协同发展构建竞争力,更依托FILA成功拓展时尚运动领域;李宁则凭借“中国李宁”系列夯实潮流运动地位,且凭借童装、羽毛球等品类的成熟布局进一步完善业务矩阵。
  而此时特步依然主要围绕跑步品类——尽管有尝试借力特步儿童拓宽市场,但面对流水已超百亿的头部品牌安踏儿童,特步少年店1564家的规模尚难突围——此时的特步,隐约患上了“跑步依赖症”。
  在品牌诠释上,特步多年来聚焦“跑步”场景,从赛事赞助到产品宣传,传递的都是“硬核、实用”的专业形象,消费者对它的联想始终停留在“能穿去跑步的鞋”。当“特步=跑鞋”的品牌认知深入人心时,特步也把自己“圈”在了跑道上。
被“时尚圈”拒之门外
  近年来,特步的竞速跑鞋频繁出现在马拉松赛事中,成为马拉松爱好者的可靠伙伴。不过,这个以专业运动基因立足的品牌,仿佛被“时尚圈”拒之门外,难在年轻消费者的“OOTD(时尚穿搭分享常用词汇)”清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宁靠“中国李宁”系列登陆纽约时装周,通过解构国潮元素打破“传统运动”的标签;安踏精准抓住“运动+美学”的需求,借FILA在轻奢时尚赛道崭露头角;lululemon、Hoka One One等不断涌现的新兴品牌,则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产品理念,迅速“圈粉”了一批忠实消费者。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当Z世代消费者更愿意为故事买单时,运动品牌要做的不仅是生产潮衣潮鞋,更要学会讲述能引起共鸣的潮流叙事。
  相较李宁等品牌的场景拓展,特步的时尚表达总显得滞后:无论是基础款卫衣的平淡设计,还是联名系列的小众声量,都未能打破“运动品牌=功能性”的刻板印象。尽管曾签约迪丽热巴、王鹤棣等艺人尝试潮流化转型,但因其相关布局尚未体系化,在时尚的秀场上,特步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2019年,特步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时尚零售集团衣恋集团旗下运动品牌盖世威和帕拉丁,希望以此为切口布局时尚运动市场。但据特步披露,盖世威、帕拉丁自被收购后持续亏损,截至出售前累计经营亏损超1亿美元。2024年,公司以1.51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较2.6亿美元的收购价折价约42%。此后,特步在时尚运动领域未再见明显发力。
  在运动市场,特步证明了“专业”的价值。但想在时尚战场中成功突围,特步还需要重新审视品牌定位和渠道铺陈,把“工程师主导”转向“用户驱动”,抓住消费者心的同时,筑牢品牌矩阵的护城河。
  当专业遇上潮流,特步要做的不是二选一,而是让科技与时尚来一场完美的“跨界联名”——用跑鞋的硬实力,跑赢时尚的软实力。而这,或许是特步接下来要跑好的另一段“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