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5-08-15 作者: 张忠 来源: 经济导报
  张忠

  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条件。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优势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实现高职院校与教师个人的双赢。
  一、宏观层面: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为提高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效能,政府应积极介入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调控与领导,以此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可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人事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通过制定措施明确且针对性较强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并在制度中明文规定校企合作对于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三方权责明晰,从而以政策为导向,激励与约束校企合作行为,为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与推力。在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制定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还应鼓励高职院校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资金的投入,设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以减少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济成本。此外,政府可以对实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相应资金补助或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转变观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调动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消除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以政府为支撑、企业为基础、高职院校为主导的格局,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助力。
  二、中观层面:完善校企对话机制,提供师资成长平台
  完善校企合作对话机制,为师资成长提供平台,是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高职院校应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把握双方的利益结合点,着力通过共建实训基地或联合开发项目等形式,将企业技术优势与高职院校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优势相融通,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形成良性共赢机制。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发挥校企合作人才高地的优势,通过“企业导师兼课”以及“工学交替”的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模式,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赋能。其中,“企业导师兼课”模式的重点是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企业技能导师工作室,以经验传承为手段,以教师配合讲解为助力,引导企业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促使教师充分了解该行业发展基础与趋势,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理论课教学质量;“工学交替”模式是鼓励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助力教师以实践技能和经验积累为主要目标,提升自身运用理论赋能实践教学的能力,以此有效解决该专业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困境。
  三、微观层面:建立师资建设导向,建强院校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高职院校应着力建强师资队伍,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正确导向。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首先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通过公开招聘或企业内竞选等方式,精准定位双师型人才,引进具有行业任职经历且实操能力较强的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为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且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培训、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骨干研修等形式,针对不同年龄、专业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并规定相关教师在职培训时间以及同企业合作共建培训内容,让教师走进企业,直观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促使教师紧跟行业发展需求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技能。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教师培训结果建立完善的校内激励制度,将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效果通过相应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量统计中;对积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开发符合当下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教学内容的教师,给予在职称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的优先政策,激发教师主动投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确保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应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牢牢把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质量及水平。本文从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校企对话机制、提供师资成长平台,建立师资建设导向、建强院校师资队伍三个角度,对校企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带动与示范作用,推动高职院校建设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系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