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徐丹崔长彬

2025-08-13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国家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旨在让所有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乡村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本文通过解构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多维困境,创新性地将TIF域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在理论层面,提出“三维协同”分析框架,揭示技术、产业、金融的互动机制;在实践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规划体系,以公共资源引导市场资源流向,创新金融服务路径并配套政策保障体系,针对河北省乡村金融服务现状提出“技术赋能—制度保障—金融适配”协同推进路径,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为破解乡村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乡村小微企业在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三农”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持续改善“三农”金融服务质效,为乡村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乡村金融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是金融服务最为薄弱和脆弱的环节,尽管县域金融市场已经建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大—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但是与乡村小微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相比,其融资缺口仍然存在。如何统筹各方促进相关政策落地,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核心议题。
  一、研究综述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现有研究更加聚焦于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大都采用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方面,王曙光、李晨希(2020)系统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和融资环境及融资结构方面对小微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武英芝(2023)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严重“失血”,金融服务市场化建设程度低和金融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封北麟(2020)则通过实地调研对山西、广东、贵州、吉林等省份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对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周毅、边宇腾(2024)认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好解决乡村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文学舟等(2025)则聚焦于金融科技的应用,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金融资源供给较多、金融中介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缓解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的作用较大。
  这些研究为理解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在理论框架创新和实践路径探索方面仍有不足,且当前实践中尚未有普遍适用的实施路径。本文以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提出的创新理论——塔福(TIF)域理论为基础,结合农村金融最新实践,将政府—商业银行—乡村小微企业纳入信息技术(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产业(Industry)和金融(Finance)三位一体的金融模式中,探讨建立乡村小微企业信贷金融生态系统,创新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路径,为解决乡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多维困境诊断
  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技术、产业、金融、区域四个维度。在技术维度,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村地区的5G网络覆盖率仅为47.3%,远低于城市地区的93.8%,导致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应用受限,数字鸿沟显著。在产业维度,乡村小微企业多处于农产品初加工领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抵押物不足及产业集群化程度低等现实情况导致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用。在金融维度,截至2025年1月末,河北农信系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农村小微企业在河北省的信用贷款占比显著,且呈现增长趋势,但仍存在信用贷款种类少、成本高、续贷难等问题,产品和服务创新仍需改进。在区域维度,东中西部小微企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差异显著,河北省乡村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与东南沿海地区有较大差异。
  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困境本质上是技术落后、产业及制度缺陷和金融抑制三维瓶颈叠加的结果,单一维度突破难以实现系统性改善。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金融服务创新着手,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统一规划实现路径创新,结合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重构金融生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帮助乡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乡村产业链韧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TIF域模型构建与维度解析
  (一)技术赋能维度:数字基础设施与金融科技融合
  技术维度的创新需构建三层架构体系:底层数据支撑层、中层分析应用层和顶层决策服务层。在数据层面,通过建立涉农数据标准体系,整合农业生产、土地流转、市场交易、社保税务等多源信息,可参考广西农商联合银行联合地方政府构建的统一数据平台的方案,在河北省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参与范围,实现乡村小微企业主体的精准画像。在应用层面,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产业链和农户数据的真实可溯,进一步规范小微企业经营行为,助力信用管理。在服务层面,河北省内商业银行大多已有较为完善的移动端普惠应用,但此项服务在远端乡村地区尚未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发挥政策引导和鼓励作用,真正实现服务落地。
  (二)产业融合维度:产业集群与价值链重塑
  产业维度的创新聚焦产业链金融与集群化路径。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结合河北省农村实际情况,构建“核心企业+小微主体”的纵向信用传递机制和“小微主体+小微主体”的横向联合信用机制。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流向,注重挖掘河北省特色乡村产业,特别是推动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在价值链提升方面,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商业银行“不愿贷”和“不敢贷”的问题,与商业银行联合建立信贷劣后基金作为产业基金的辅助,引导商业银行市场化资金走向乡村。
  (三)金融创新维度:产品创新与风险分担
  金融维度的创新需要构建“基础产品+专项工具”的创新矩阵。在基础产品层面,引导商业银行整合和规范现有纯信用线上贷款,以普惠金融服务及公共服务等平台对重点产品进行推广。在特色产品层面,将政策资源与市场资源相结合,开发特色产业链专项贷、特色小镇政策贴息贷等。在风险分担方面,政府牵头设立域内劣后资金作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补充,鼓励商业银行敢于下沉服务重心,服务“真小微”。
  四、三维协同机制下的创新路径
  (一)技术—产业协同
  技术—产业协同的核心在于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的重构。一方面,借助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农业全流程数字化,并将相关数据实时上传至金融平台,使其成为信贷审批依据。另一方面,整合商业银行已有资源,加强统一规划,引导市场化力量建立更为详尽的乡村产业图谱,标注河北省各个村庄产业分布,有针对性地动态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二)产业—金融协同
  产业—金融协同的关键是产业链场景融入。在纵向维度,设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产融协同方案,同时打造“一链一策”服务体系,促使涉农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结合乡村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在横向维度,发展和推广集群互助金融模式,鼓励乡村小微企业主体自发集群,自主规范经营行为,相互增信。
  (三)技术—金融协同
  技术—金融协同聚焦数据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在风险控制方面,鼓励河北省内商业银行向省外金融机构及线上融资平台学习,增加移动服务终端应用,引入AI面签、智能风控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实现智能风控和精准服务的线上线下相互辅助。
  五、政策保障与实施机制
  为确保TIF域模型有效落地,需构建“制度环境—能力建设—监测评估”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在制度环境方面,政府联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定乡村小微企业入域标准,给予商业银行政策引导及优惠,支持其以市场化方式牵头建立数据库和评级系统,设定域内信用共享机制,对TIF域内其他商业银行和乡村小微企业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在能力建设方面,以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市场化资源流向,促使商业银行作为TIF域的构建者和参与者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乡村内部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动态优化入域标准,施行“一村一策”。在监测评估方面,开发TIF域效能指数,建立统一标准,从技术渗透率、产业协同度、融资可得性、成本可负担性等维度评估实施效果,定期发布区域诊断报告。
  六、结语
  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基于TIF域分析模型探索了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多维路径,针对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曙光,李晨希.县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纾解方略——基于“政府-市场关系”视角[J].长白学刊,2020(02):102-109.
  文学舟,汪晶晶,俞园园.金融科技赋能能否缓解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基于信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实证检验[J/OL].调研世界,1-14[2025-06-16].
  武英芝.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农村金融困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3(06):127-128.
  周毅,边宇腾.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J].新金融,2024(09):36-40.
  封北麟.精准施策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研究——基于山西、广东、贵州金融机构的调研[J].经济纵横,2020(04):110-120.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本文系中共河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2025年度财经领域前瞻性问题研究课题支持项目“乡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TIF域分析模型”(课题编号:CJQZ-2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