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路

王爱玲

2025-08-06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不仅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更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一、政治引领
  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引领作用。一是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充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以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以村级组织换届为新的起点,将选聘范围扩大,把那些有干劲、有能力、有思想、肯吃苦的致富能手、社会乡贤、高校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人才吸纳进干部选聘范围,持续推动干部选聘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充分激发其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才能与热情。二是增强为民服务的初心和能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本领过硬、作风扎实、思想觉悟高的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需立足村庄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提升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和生活改善为目标,探索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一方面,主动对接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引入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同步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通过不断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实现“双向同步”。
  二、组织引领
  首先,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素养。一是严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边界,提升发展农村党员的质与量,从源头工程做起,积极吸纳能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并加强入党标准审核,摒除一切不合规的异地入党、火线入党等行为,从源头上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二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从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三者一体化纵深推进农村基层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的提高。定期进行“三会一课”学习,自觉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建立党员谈心谈话机制、民主评议党员机制,引导党员在常态化活动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切实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能力,进而提升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治意识。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支部建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将党的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内在动力,保障其发展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以此为借鉴,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与工作理念。将党支部建在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产业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上,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推动新经济组织不断为农民的现实需求服务,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增收。并发挥党支部建在新经济组织的特殊作用,吸引更多专业技能人才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从而壮大基层党员队伍,增强其组织引领合力,推动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不断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优势,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转化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真正将基层党组织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聚合与支撑作用发挥到位。
  三、思想引领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想引领。基层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的村级事务调研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召开村民议事会等方式,精准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瓶颈、基础设施短板等,确保决策贴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既要保持“钉钉子”精神,以坚决有力的态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惠农政策落地,又要善于把握不同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重点,有的放矢地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增强党的思想传播力,深入宣传新型村集体的成功经验,使农民深刻认识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村级发展中的巨大优势与广阔前景,激发他们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同时,结合大多数农民的认知水平,借助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广泛传播新时代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论述,引导村民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做到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诉求表达与问题反馈机制,确保农民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有处咨询、诉求有路表达。解答农民的疑惑,破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思想阻碍,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沟通和管理成本,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引领者,具有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的功能。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将农村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将分散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带领农民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