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前哨证券

加强基层工会自身建设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青岛能源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姜倩

2025-08-06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和谐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与社会长治久安。基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其自身建设水平与活力状况,深刻影响着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职工权益的保障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因此,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其主要任务,并着力增强工会活力,是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坚实支撑。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提升其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是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关键环节。
  (二)应对劳动关系深刻变革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职工队伍结构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收入分配差距、职业发展诉求等新问题不断凸显。只有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工会,才能精准把握这些新变化、新诉求,有效协调劳动关系,预防化解矛盾风险,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与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三)提升企业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
  现代企业治理强调共建共治共享。一个充满活力的基层工会,能有效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促进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二、基层工会在企业中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团结奋斗共识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职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内在统一,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与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深化维权服务主业,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保障职工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安身立命之本。首先要做的是健全维权机制,推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有效协商,签订并履行好集体合同。同时,也要做到挖深服务体系,构建精准化、常态化的服务职工体系。高度关注职工在劳动就业、技能提升、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对困难职工、青年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关爱帮扶,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等品牌工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营造企业暖文化。
  (三)搭建建功立业平台,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潜能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为职工展示才华、提升技能、争当先进搭建广阔舞台。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企业层面走深走实,完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蕴藏在职工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伟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益提升。
  三、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健全组织体系,筑牢活力根基
  加强动态优化组织设置,适应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新业态发展和职工分布变化,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确保工会组织对新领域、新群体的有效覆盖。同时,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确保工会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二)锻造过硬队伍,激活活力源泉
  加强干部培养激励,建立健全工会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内容涵盖党的理论、工会业务、法律法规、协商谈判、新媒体运用等,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发挥劳模先进、职工代表、文体骨干、技术能手的带动作用,形成“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力量。
  (三)拓展服务载体,丰富活力内涵
  一是建设智慧工会平台,大力推动“互联网+”工会建设,开发运用工会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会员管理、宣传教育、困难帮扶、法律咨询、普惠服务、活动报名、意见征集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升工作效率和覆盖范围。二是做优做实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集思想引领、素质提升、维权服务、帮扶救助、文体活动于一体的“职工之家”,使其成为职工愿意来、主动来的温馨港湾。在班组建立“职工小家”或服务点。三是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活动设计要坚持贴近中心、贴近基层、贴近职工,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探索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合作、志愿者参与等新模式,提升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鼓励基层工会根据自身特点和职工需求,自主设计开展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