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基于意象表达的舞蹈编创研究

2025-07-25 作者: 王子汶 来源: 经济导报
  王子汶

  舞蹈编创中,意象表达至关重要,它是舞者内心世界与艺术创作的桥梁,能使舞蹈更具感染力与深度。本文聚焦基于意象表达的舞蹈编创研究,从积累生活素材、围绕情感发展等五个具体路径展开,探索如何让舞蹈通过意象表达更富魅力与内涵,为舞蹈编创提供思路与参考。
  一、积累生活素材,奠定意象创作根基
  意象源于生活,创作者要注重观察生活,从自然景观、社会现象、个人经历等方面收集素材,为意象创作提供基础。清晨街道上环卫工人清扫落叶时的专注身影,菜市场里商贩与顾客讨价还价的热闹场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都蕴含着丰富的舞蹈意象创作素材。此外,自然景观更是灵感的宝库,山间云雾缭绕时的缥缈,大海波涛汹涌时的磅礴,通过对其形态、动态进行细致观察,可转化为舞蹈中独特的肢体语言。
  以展现春天生机为意象编创舞蹈为例,创作者不仅要观察春天花草树木破土生长、舒展枝叶的姿态,还要留意蜜蜂穿梭花丛的灵动、蝴蝶翩翩起舞的轻盈,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舞蹈动作与情节中。舞者可以用柔软且富有韧性的肢体动作模拟嫩芽生长,以快速灵活的步伐模仿蜜蜂飞舞,通过队形的变换呈现繁花盛开的场景。而个人经历同样不可或缺,童年在田野间奔跑嬉戏的欢乐,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的挣扎,都能成为创作的情感依托,赋予舞蹈意象更深层次的内涵,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与生命力,从而奠定意象创作的坚实根基。
  二、围绕情感发展,串联意象叙事脉络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艺术,情感始终是其内核。以情感为线索,让意象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发展,方能赋予舞蹈灵魂,将零散的肢体动作与舞台元素串联成完整且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脉络。
  想要展现一段从悲伤到喜悦的情感蜕变,可将其视作一场心灵的隐秘旅程。舞蹈起始,舞者垂首弓背,以近乎凝滞的缓慢动作,配合着沉重拖沓的步伐,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指尖微微颤抖,似在无声诉说难以言说的痛楚,黯淡的舞台灯光笼罩下,连舞者的影子都显得孤寂而扭曲,将悲伤、压抑的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瞬间共情那份深陷低谷的无助。
  随着情感流动,舞者动作开始有了微妙变化。偶尔一次抬起的眼眸,一抹转瞬即逝的挣扎姿态,恰似在黑暗中探寻微光。此时舞台色调渐变为幽蓝,轻柔的音乐中混入若有若无的清脆音符,朦胧中透着希望。舞者的肢体逐渐舒展,步伐也变得轻盈,如同冰层在暖阳下缓慢消融。
  当情感迎来转折,进入喜悦阶段,节奏骤然明快,舞者的动作充满张力。大幅度的旋转、轻盈的跳跃,恰似破茧而出的蝶。手臂舒展如羽翼,身体轻盈似流云,配合着明亮温暖的灯光,以及欢快激昂的音乐,整个舞台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喜悦意象喷薄而出,将情感的蜕变推向高潮,既为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视觉与情感体验,也让舞蹈的叙事在情感的脉络中自然流淌,深入人心。
  三、营造虚拟空间,拓宽意象表达维度
  舞台有限,而想象力无限。利用舞台的现有空间以及舞者动作创造虚拟情境和空间意象,是打破物理边界拓宽舞蹈意象表达维度的关键所在。这种艺术手法不但能赋予舞蹈更加丰富的层次效果,还能让观众跨越现实于虚实交织中感受舞蹈的独特魅力。
  以表现浩瀚海洋的意象为例,舞者凭借动作和走位的精妙配合,把平面舞台转变成深邃的海洋世界。舞蹈开场,舞者用柔软、有起伏的肢体动作,模拟海浪波动,从舞台两侧缓缓汇聚。随着节奏逐渐加快,舞者们动作幅度不断增大,时而弯腰俯身、时而跃起旋转,似海浪在狂风中汹涌澎湃。舞者前后错落的走位,搭配灯光从浅蓝向深蓝的渐变,营造出海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空间感,部分舞者模仿鱼儿穿梭时的灵动姿态,在其他舞者构建的浪涛间自由自在地游弋,进一步丰富了海洋意象。
  若是展现寂静山林,则可借助舞者轻盈且富有韧性的动作,模拟树木在微风中的摇曳。舞者们分散在舞台的各个地方,用缓慢的肢体延展和停顿塑造出山林的静谧氛围。当需要表现山林里的动物活动时,舞者突然以敏捷动作穿梭于虚拟树木之间,配合光影在舞台投射出斑驳树影,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清晨山林之中,极大地拓宽了意象表达的范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借助道具运用,强化意象视觉张力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道具不只是舞者肢体的延伸,更是强化意象视觉张力的点睛之笔。一件能够承载情感的道具,能以具象化形态承载抽象情感,让观众通过直观视觉冲击,深刻理解舞蹈传达的意象。
  以扇子为例,它在舞者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当舞者轻轻抖动手腕扇面像羽翼快速开合,配合着轻盈跳跃步伐可营造清风拂林意象;把扇子半遮面庞然后慢慢进行旋转,扇面的起伏好像层层绽放的花朵柔美含蓄。水袖道具更是将以形写意发挥到极致,舞者挥起水袖时如同瀑布倾泻而下展现流水磅礴,水袖在空中蜿蜒飘动好似云雾缭绕在山间,整体显得朦胧又灵动。通过对水袖长短材质选择,加上舞者运用力度速度变化可展现不同水流云雾,让意象表达变得更加丰富。
  古典舞《点绛唇》中,镜子的运用堪称经典。舞蹈中女子时而凝视镜中自己,用指尖轻轻触碰镜面,镜中倒影和现实动作相互呼应,把女子自我审视孤独寂寞展露无遗,时而用力晃动镜子让镜面反射光影在舞台上闪烁,如同她内心的慌乱挣扎,深入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表现战争题材舞蹈中,盾牌与长枪等道具的运用,通过舞者激烈拼杀动作和铿锵碰撞声,瞬间营造出硝烟弥漫、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让战争残酷意象跃然于舞台之上。道具、舞者动作以及舞台灯光音效完美配合,将舞蹈意象视觉张力推向高潮,使观众沉浸在舞蹈构建的艺术世界中。
  五、借鉴文化符号,深植意象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中的符号是民族精神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在舞蹈编创时借鉴这些文化符号,可为舞蹈意象注入灵魂,让舞蹈从单纯的肢体艺术升华为承载文化内涵的独特表达。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舞蹈,能展现不同文化独特魅力,还能让舞蹈跨越时空传递历久弥新文化底蕴。
  以楚文化为例,凤鸟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楚地的漆器、丝绸和青铜器上频繁出现,象征着自由、华美及尊贵之意。进行舞蹈创作时,舞者能够凭借舒展且灵动的肢体线条,模仿凤鸟展翅欲飞的具体姿态,用头部微微上扬加上脖颈优雅伸展的造型,展现凤鸟所具有的高贵气质。群舞表演中,舞者们通过错落有致的队形变化,模拟凤鸟翱翔天际时的盘旋模样,再配合富有楚地特色的音乐旋律,可将楚文化里对凤鸟图腾的崇拜与浪漫想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敦煌文化中的飞天壁画,那飘逸灵动的彩带和身姿是辨识度极高的文化符号。在舞蹈编创中,舞者身着带飘带的服饰,凭借旋转跳跃腾空等动作让彩带于空中飞舞,重现飞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绝美意境,舞者手部姿态借鉴壁画独特手印造型,眼神融入敦煌佛像慈悲与庄严气质,通过舞蹈意象将敦煌文化包容神秘特质传递给观众。再看蒙古族舞蹈,马头琴造型和摔跤服纹样等文化符号的运用,搭配豪迈奔放马步与刚劲有力肩部动作,生动展现出草原民族豪爽坚韧的性格特点。这些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使舞蹈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能感受文化底蕴的深厚力量,赋予舞蹈意象强大生命力。
  六、结语
  舞蹈编创中,意象表达是灵魂所在。本文从生活素材、情感发展等五方面探讨其路径,展现了意象表达在舞蹈创作中的关键作用,使舞蹈更具感染力、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为舞者编创提供了有益参考,希望能助力舞蹈艺术在意象表达中绽放更多光彩。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扇舞风华·鄣吴竹韵——非遗文化技艺美育课程创新研究”(编号:124205020525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