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教育范式,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系统性思路。本文针对初级会计实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岗位能力对接不足”“实践教学虚化”等问题,实践探索了基于OBE理念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思政课堂的革新途径,为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理念;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
一、绪论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为核心逻辑,通过明确目标、设计方案、评估成效、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强调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应达成的学习成果展开,确保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
2024年9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财务应用蓝皮书》引领着政企财务变革,推动财务转型,促进产研结合,指引行业发展。会计事务专业迎来了全方位的变革。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会计专业更改为会计事务专业,体现了职业教育适应数智化时代发展,对接产业、职业的走向;行业前沿动态变化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对专业教学“革新”提出了现实需求;人才培养从“就业”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转变,凸显了数智时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展现了产业需求驱动教师教学能力多元化、技能化的发展趋势。
《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事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也是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中必考科目。目前,中职院校会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偏理论、轻实践,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欠缺。OBE教学理念为教学创新提供新范式。
二、《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实用性不足。传统教学多以教材章节为核心,侧重会计分录、报表编制等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真实工作场景的还原,会计行业动态变化的知识更新滞后。会计政策、技术工具迭代更新快,传统教材和教案更新缓慢。二是教学方法上,理论知识传授灌输多,实训场景虚构简化。传统理论课堂“板书+PPT”的单项灌输式,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和掌握效果较差;模拟实训多为“按步骤填凭证、登账簿”的标准化练习,缺乏深度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训练,难以满足会计岗位能力需求。三是师资队伍上,部分年轻老师缺乏企业财务岗位工资经验,老教师对行业最新工具、流程掌握不全,无法提供实用的实践指导。四是教学资源上,实训设施不完善,资源储备不足、更新不及时。问题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升学率不够理想,学生能力素养与会计岗位任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基于OBE理念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实践路径
(一)对接会计行业需求,重组重构教学内容
依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重拟《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坚持一体化设计原则,针对教学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和操作性强的“三强”特点,立足课程基础知识,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行业需求为目标导向,区分升学、就业2个层级,以教与学为主线,解构、重构初级会计实务知识体系,精选会计概述、会计基础、资产等9个模块教学内容,接续会计知识与行业前沿发展,突出教学动态适应性和内容前瞻性。
(二)遵循职业资格标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厘清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学情特点及课程教学差异,把握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活动规律,探索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3种教学模式创新。结合会计岗位要求,针对课程章节知识点,运用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采取课前问题引导、课中问题启发、课后问题探索,形成问题链路;从知识涵义、内在联系、运用场景等角度,组织交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针对模块化内容,运用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将课程知识分解成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具体、可操作的小技能点,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跨模块融合训练三个梯度,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开展专项技能训练。针对模拟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实践,运用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结合企业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式融入企业环境、扮演角色,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等,全程模拟真实岗位工作。融合翻转课堂、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三)锚定会计岗位能力,阶梯培养实践能力
关注行业趋势对岗位技能重塑,深入调研会计各岗位核心技能,按照中职学生“学思用创”能力生成规律,对齐教师解构、学生重构课程知识两条主线,搭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的桥梁,结合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以企业典型案例为驱动,采用阶梯式能力培养方式,分基础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强化、综合模拟实践3个层次开展课程实践。充实实验探究、研讨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技能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递进中职学生学习、思维、应用、创新4种能力。
(四)树立社会价值认知,优化创新考核方式
突出职业道德素养价值导向,依据教学目标,以个人表现、团队合作、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多元化考核方式,代替“一张试卷定成绩”。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深化知识理解、拓展解题思路等维度考评个人表现;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过程的态度情感、沟通交流、意见整合、分歧解决、报告质量等维度考评团队协作能力;以社会热点、典型财务案例、职业道德素养等背景,融入社会价值观,结合知识点生成多样化题型,重塑考核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双向提升。
四、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效果
提出了技能素养培养模型。以会计行业需求为驱动(1个驱动),以教师解构、学生重构为主线(2条主线),以知识融合、能力训练、价值塑造为核心(3个核心),以行业典型案例、数字化资源、模块化内容、多元化思政为载体(4个载体)的“1-2-3-4”技能素养培养模型。
构建了基于“1-2-3-4”模型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涵盖了升学和就业方向两个层级,会计概述、会计基础等9个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以及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团队协作、工匠精神、道德伦理5个维度课程思政元素,解决了课程知识贯通性不足、“时代”味不浓的问题。
创新了3种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等教学模式,促使了学生深度挖掘知识层面的“点线面体”,强化了实操技能的熟练度和灵活度,塑造了严谨负责的会计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创建了创新实践能力生成途径。按照中职学生“学思用创”能力生成规律,耦合教与学2条主线,衔接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企业,充实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课外技能竞赛等实训活动,初步实现了阶梯式提升中职学生学习、思维、应用、创新4种能力目标,解决了课程理论知识乏味、实践形式多元化不足、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强的问题。
五、结语
基于OBE理念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本质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通过以会计行业需求、职业资格标准、岗位任职能力、社会价值认知为导向,重构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强化了职业素养,创新了考核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更灵活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使会计教育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文系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会计教研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关键词:OBE理念;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
一、绪论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为核心逻辑,通过明确目标、设计方案、评估成效、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强调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应达成的学习成果展开,确保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
2024年9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财务应用蓝皮书》引领着政企财务变革,推动财务转型,促进产研结合,指引行业发展。会计事务专业迎来了全方位的变革。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会计专业更改为会计事务专业,体现了职业教育适应数智化时代发展,对接产业、职业的走向;行业前沿动态变化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对专业教学“革新”提出了现实需求;人才培养从“就业”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转变,凸显了数智时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展现了产业需求驱动教师教学能力多元化、技能化的发展趋势。
《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事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也是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中必考科目。目前,中职院校会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偏理论、轻实践,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欠缺。OBE教学理念为教学创新提供新范式。
二、《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实用性不足。传统教学多以教材章节为核心,侧重会计分录、报表编制等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真实工作场景的还原,会计行业动态变化的知识更新滞后。会计政策、技术工具迭代更新快,传统教材和教案更新缓慢。二是教学方法上,理论知识传授灌输多,实训场景虚构简化。传统理论课堂“板书+PPT”的单项灌输式,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和掌握效果较差;模拟实训多为“按步骤填凭证、登账簿”的标准化练习,缺乏深度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训练,难以满足会计岗位能力需求。三是师资队伍上,部分年轻老师缺乏企业财务岗位工资经验,老教师对行业最新工具、流程掌握不全,无法提供实用的实践指导。四是教学资源上,实训设施不完善,资源储备不足、更新不及时。问题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升学率不够理想,学生能力素养与会计岗位任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基于OBE理念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实践路径
(一)对接会计行业需求,重组重构教学内容
依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重拟《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坚持一体化设计原则,针对教学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和操作性强的“三强”特点,立足课程基础知识,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行业需求为目标导向,区分升学、就业2个层级,以教与学为主线,解构、重构初级会计实务知识体系,精选会计概述、会计基础、资产等9个模块教学内容,接续会计知识与行业前沿发展,突出教学动态适应性和内容前瞻性。
(二)遵循职业资格标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厘清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学情特点及课程教学差异,把握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活动规律,探索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3种教学模式创新。结合会计岗位要求,针对课程章节知识点,运用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采取课前问题引导、课中问题启发、课后问题探索,形成问题链路;从知识涵义、内在联系、运用场景等角度,组织交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针对模块化内容,运用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将课程知识分解成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具体、可操作的小技能点,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跨模块融合训练三个梯度,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开展专项技能训练。针对模拟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实践,运用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结合企业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式融入企业环境、扮演角色,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等,全程模拟真实岗位工作。融合翻转课堂、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三)锚定会计岗位能力,阶梯培养实践能力
关注行业趋势对岗位技能重塑,深入调研会计各岗位核心技能,按照中职学生“学思用创”能力生成规律,对齐教师解构、学生重构课程知识两条主线,搭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的桥梁,结合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以企业典型案例为驱动,采用阶梯式能力培养方式,分基础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强化、综合模拟实践3个层次开展课程实践。充实实验探究、研讨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技能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递进中职学生学习、思维、应用、创新4种能力。
(四)树立社会价值认知,优化创新考核方式
突出职业道德素养价值导向,依据教学目标,以个人表现、团队合作、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多元化考核方式,代替“一张试卷定成绩”。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深化知识理解、拓展解题思路等维度考评个人表现;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过程的态度情感、沟通交流、意见整合、分歧解决、报告质量等维度考评团队协作能力;以社会热点、典型财务案例、职业道德素养等背景,融入社会价值观,结合知识点生成多样化题型,重塑考核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双向提升。
四、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效果
提出了技能素养培养模型。以会计行业需求为驱动(1个驱动),以教师解构、学生重构为主线(2条主线),以知识融合、能力训练、价值塑造为核心(3个核心),以行业典型案例、数字化资源、模块化内容、多元化思政为载体(4个载体)的“1-2-3-4”技能素养培养模型。
构建了基于“1-2-3-4”模型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涵盖了升学和就业方向两个层级,会计概述、会计基础等9个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以及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团队协作、工匠精神、道德伦理5个维度课程思政元素,解决了课程知识贯通性不足、“时代”味不浓的问题。
创新了3种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理论学习、分步细训式技能训练、项目驱动式指导评估等教学模式,促使了学生深度挖掘知识层面的“点线面体”,强化了实操技能的熟练度和灵活度,塑造了严谨负责的会计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创建了创新实践能力生成途径。按照中职学生“学思用创”能力生成规律,耦合教与学2条主线,衔接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企业,充实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课外技能竞赛等实训活动,初步实现了阶梯式提升中职学生学习、思维、应用、创新4种能力目标,解决了课程理论知识乏味、实践形式多元化不足、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强的问题。
五、结语
基于OBE理念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创新,本质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通过以会计行业需求、职业资格标准、岗位任职能力、社会价值认知为导向,重构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强化了职业素养,创新了考核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更灵活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使会计教育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文系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会计教研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