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以篮球之魂铸体育之德——大学体育篮球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实践

2025-07-18 作者: 戴胜东 来源: 经济导报
  戴胜东

  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篮球课程不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平台,更是开展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篮球运动所蕴含的团队协作、拼搏进取、规则意识等精神内核,与思政教育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巧妙融合,可使学生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真正做到“体教融合、德育并行”。
  篮球是一项典型的团队运动,五名队员在球场上各司其职,从组织后卫的全局调度,到中锋的内线强攻,每个位置都不可或缺。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对抗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集体荣誉感,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和谐”“友善”理念一脉相承。在大学篮球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结合学生在训练中面临的体能极限、技术瓶颈等困难,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明白,人生就如同篮球赛场,只有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
  挖掘篮球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育人新体系。篮球运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大学体育篮球教师深入挖掘这些元素,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从团队协作中提炼集体主义精神,从激烈对抗中培育拼搏奋斗品质,从规则遵守中强化法治观念,从尊重对手中弘扬道德风尚。教师们将这些思政元素与篮球技能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为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学体育篮球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选取国内外优秀篮球团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背后体现的团队精神、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情境教学法则通过模拟真实的篮球比赛场景,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比赛中的道德问题、团队矛盾等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教师通过制作短视频、开发线上课程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政教育。
  规则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观念。篮球比赛规则繁多且严格,从基本的走步、打手犯规,到24秒进攻违例、8秒过半场等规则,每一条都旨在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在球场上,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处罚,这就要求球员必须熟悉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延伸到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中。让学生明白,在社会这个大“赛场”上,同样需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规则”,只有每个人都做到遵纪守法,社会才能有序运行。
  尊重对手,弘扬体育道德风尚。在篮球比赛中,尊重对手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道德准则。比赛前与对手握手致意,比赛中不使用恶意犯规动作,比赛后无论胜负都向对手表示祝贺,这些细节都体现着对对手的尊重。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相互尊重、友好交流的场景,教育学生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对手的努力和付出。这种尊重不仅存在于赛场上,更应贯穿于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有着独特的育人优势。通过挖掘篮球运动中的思政元素,将体育技能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享受篮球运动乐趣的同时,收获精神的滋养与品格的塑造。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让篮球课程在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