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中央提出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提高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索学生党支部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加强日常党建工作,从而优化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工作路径,为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提供有效建设意见。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协调起来,关键在于培养支部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指导思想的理解,使各党员都能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努力。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应该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要让学生理解与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多层次、多认同的理论教育体系,加强党支部成员的理论学习。
定期组织理论专题学习班,学习党的指导思想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理论;邀请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使党员干部了解前沿的理论研究动态,紧跟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安排具有实效性的组织生活,如定期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读书,向党支部汇报近期的理论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与学习心得,或共同学习某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并以随堂测验的形式考察理论学习成果;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党支部成员集体参与各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志愿活动,通过志愿活动中的分工合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加强党支部的内部团结,深化其对“十二个必须”、“五个共同”、“四个与共”、“四对关系”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以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党支部成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蕴藏着中国人共同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在学生党支部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支部党建工作当中。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并以此为活动基地,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促使其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在共同的文化习俗与思想观念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含义,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可以开展古诗词鉴赏、茶文化品鉴、非遗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并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例如中秋节制作月饼、端午节包粽子等。同时,可以与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以工作坊为载体丰富党日活动的形式与内涵。
三、创新网络宣传,建设网络空间宣传阵地
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关键工具,在宣传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学生党支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党建工作,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创新网络宣传阵地,以网络宣传的方式提升学生党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与广度。
创新网络宣传的载体和形式。利用短视频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对党支部的日常党建活动进行记录与呈现,运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理论进行趣味化讲解,并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积极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组织党支部成员在线上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等各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展览,强化党支部党员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了解,强化其对党的民族工作方面的政策方针或者相关理论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开展线上直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不同生源地区的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等与党支部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强化其对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组织线上以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等,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强化支部党员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四、结语
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升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效果,可从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认同感、建设特色党支部增强归属感以及创新宣传工作强化影响力等方面入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党员实际行动,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大连民族大学讲师)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中央提出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提高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索学生党支部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加强日常党建工作,从而优化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工作路径,为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提供有效建设意见。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协调起来,关键在于培养支部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指导思想的理解,使各党员都能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努力。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应该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要让学生理解与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多层次、多认同的理论教育体系,加强党支部成员的理论学习。
定期组织理论专题学习班,学习党的指导思想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理论;邀请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使党员干部了解前沿的理论研究动态,紧跟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安排具有实效性的组织生活,如定期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读书,向党支部汇报近期的理论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与学习心得,或共同学习某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并以随堂测验的形式考察理论学习成果;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党支部成员集体参与各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志愿活动,通过志愿活动中的分工合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加强党支部的内部团结,深化其对“十二个必须”、“五个共同”、“四个与共”、“四对关系”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以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党支部成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蕴藏着中国人共同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在学生党支部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支部党建工作当中。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并以此为活动基地,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促使其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在共同的文化习俗与思想观念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含义,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可以开展古诗词鉴赏、茶文化品鉴、非遗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并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例如中秋节制作月饼、端午节包粽子等。同时,可以与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以工作坊为载体丰富党日活动的形式与内涵。
三、创新网络宣传,建设网络空间宣传阵地
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关键工具,在宣传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学生党支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党建工作,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创新网络宣传阵地,以网络宣传的方式提升学生党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与广度。
创新网络宣传的载体和形式。利用短视频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对党支部的日常党建活动进行记录与呈现,运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理论进行趣味化讲解,并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积极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组织党支部成员在线上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等各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展览,强化党支部党员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了解,强化其对党的民族工作方面的政策方针或者相关理论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开展线上直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不同生源地区的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等与党支部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强化其对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组织线上以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等,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强化支部党员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四、结语
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升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效果,可从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认同感、建设特色党支部增强归属感以及创新宣传工作强化影响力等方面入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党员实际行动,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大连民族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