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弘扬红色文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航智

2025-07-0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一、体悟红色历史文脉,铭记初心来路
  陕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历史文脉的赓续。它植根于黄土高原千年的文化文明,萌生于建党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卓绝斗争,形成于党中央在陕北局部执政十三年间所经历的革命实践,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它是结合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陕北具体实际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先进文化。
  陕北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榆林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精神密不可分。西北的革命是从陕北开始的,陕北的革命是从绥德师范学校开始的。绥德师范学校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孕育革命的学校,具有“西北革命策源地”“革命英才的摇篮”“革命摇篮,育才基地”等美誉的绥德师范学校,以“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为宗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培养了大量革命人才,为西北地区党团组织、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绥师”点燃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陕北各地及毗邻省份,成为有志青年最向往的地方,一时间,“绥师”被誉为陕北的“上海大学”和“苏联驻华大使馆”。榆林在“绥师”的影响下涌现一批优秀革命人物,1926年,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共绥德地委和共青团绥德地委成立,统一领导陕北各地的党团组织和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绥德地委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将绥德分区树立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鲜艳旗帜,在其存续的岁月里,一代代地委领导人始终秉持为绥德分区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艰苦创业,造福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分区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革命在经历重重挫折与不屈斗争后,迎来了重大历史转变。1947年底,一个普通的陕北村庄,即将见证中国革命这一重大转折。杨家沟召开的“十二月会议”,确定了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会议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窑洞内彻夜不熄的灯光点亮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曙光。
  二、传承革命优良作风,夯实奋斗根基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所承创存续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它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它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永不褪色的红色山村、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蕴含着“坚定信念、依靠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我们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策和策略贯彻落实到位。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所在。历史证明,正是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才能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精准判断,制定良策,才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从而为党和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进而领导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第二,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道德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始终作为党最根本的阶级态度和立场。在陕北的红色土地上,党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同舟共济,始终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是党在任何时期、任何工作中始终坚守的价值立场和道德选择。第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创新思维,敢为人先,勇当“出头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历史证明,勇于开拓创新是做好时代答卷的前提,在陕北的峥嵘岁月中,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锐意创新,正确面对“敢不敢、能不能”的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真知,从而进行科学决策,擘画并完成了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第四,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保持斗志昂扬的进取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显著特征,也是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磅礴动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并建立起新中国,这与共产党人善于自我总结、自我革命的精神,与他们敢于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他们敢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困苦挫折而无畏奋斗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历史可鉴,陕北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它所继承的伟大民族精神及其蕴含着的革命文化无穷力量和红色基因充沛血脉,犹如一面宝鉴,给我们以深厚的革命历史智慧;犹如一座灯塔,明我们以来路之使命和前行之担当;犹如一把号角,为我们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输送伟大的精神力量。
  三、推进改革创新驱动,续写时代新章
  新时代赋予了陕北红色传统新的内容,也对其更好地传承提出了高要求和新使命。如何挖掘好陕北红色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创新好陕北红色传统,并将其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是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更大胜利的精神诉求。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红色传统是培育人民群众政治认同感的深厚土壤,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建构方面的导向作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使人民以红色文化中的先锋模范作为自己不断前行的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矢志奋斗。第二,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红色传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做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的实干家,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自然和谐共生。红色传统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实践要求,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深入挖掘乡村的红色旅游、绿色发展和生态康养的价值功能,通过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和设施配套完善,发展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美丽生态乡村。第四,深化教育改革,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深层基础,红色传统是德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实践要求,要严格贯彻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讲好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铭记革命历史,促使学生在缅怀先辈的高昂情愫中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将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红色物质载体进行融合,在学校教育主阵地讲好自身的“红色故事”,发挥红色道德教育引领作用,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新内涵并使其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
  四、结语
  百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红色文化乐章,也是陕北这片热土最靓丽的一抹红色风景。弘扬好红色传统、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是党员干部群众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在新时代这一伟大征程中,我们应抓实党史学习,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