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推动社会已然迈入“微时代”,青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其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受微时代影响较大。本文深入剖析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解析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价值,且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微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部分参考价值,助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育活动
现今,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且广泛流行,“微时代”悄然降临。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与交流模式。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成长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微时代最活跃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微时代海量、多元且杂乱的信息,正逐渐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面对微时代的冲击,传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法充分契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深度剖析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贴合微时代发展的教育新方式,对于抓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意义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且便捷,传统思政教育中的单向灌输式手段,面对青年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快速变化的思想动态,显得捉襟见肘。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媒体平台及相关技术,将教育内容用更生动、有趣、直观的形式呈现给青年,如制作富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开展线上互动活动等,可有效吸引青年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于青年接受与理解,进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1]。
(二)提升青年思想道德素养
微时代信息具有多元化特点,其中不乏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内容,但也存在部分不良、错误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凭借新媒体的优势,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及时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青年传播,引导青年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正确的筛选与判断,增强青年信息分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的免疫力,协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防范不良思想的侵扰,进而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微时代是科技跃进发展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持续推新教育手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将新媒体技术及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合青年的现实生活与思维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同时,创新教育方法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发展,促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上持续优化,维持蓬勃的活力,更贴切地为培养新时代青年服务。
二、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般会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微时代,要树立以青年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青年的主体性及个性差异,关注青年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变化。从青年的角度出发设计教育内容及活动[2]。例如,在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期间,教师可预先借助问卷星等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采集青年针对课程内容、形式的意见及建议,按照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如针对青年对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度高的特点,添加热点案例分析部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及吸引力。同时,树立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主动接纳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态势,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定期报名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学习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知识点,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二)优化教育内容
微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又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跟上时代节奏,及时更新和优化,将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理论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育内容中。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制作系列专题内容,采用解读政策文件、展示乡村建设成果、采访一线基层工作者等手段,使青年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与社会形势,增强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还需重视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可结合该群体热衷的影视、动漫、游戏等元素,创作富有吸引力的思政教育作品。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动漫,采用俏皮的动物形象、诙谐的话语,展现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深受青年喜爱,播放量突破10亿次,使青年在愉悦轻松的氛围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拓展教育载体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需充分借助这些载体拓展教育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传播力,可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官方账号,按期发布教育文章、视频、图片等内容,同青年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按时推送的时政新闻、评论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吸引了大量青年关注,单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超10万次。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深受青年喜爱,可通过短视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简要明晰、生动诙谐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比如,抖音上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话题,大量青年借助拍摄创意视频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话题播放量百亿次以上。此外,还可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类App,对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提供在线学习、测试、交流等功能,如易班App,涵盖思政课程学习、校园活动报名、学生社区交流等模块,为青年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更加便捷、高效[3]。
(四)创新教育模式
微时代应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手段,调动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时,教师将社会热点事件选为案例,安排学生分组探讨,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直播、视频会议等渠道开展远程教学与辅导,及时为青年答疑解惑。比如部分高校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教师通过直播讲解知识、与学生连麦对话,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需勉励青年开展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立线上学习小组,组织青年针对特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进行讨论与探索,使其在交流学习中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结语
综上,微时代的兴起,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跟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跟上时代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采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载体和创新教育模式等途径,可以切实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跟上微时代发展步伐,为打造有理想、有本领、有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李禄峰,张玲.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细致入“微”[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4):4.
[2]王东红,陈晓琳.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 2021(2017-5):104-108.
[3]徐达,陈蓉蓉,董杜斌.“微时代”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J].教育评论,2020(5):5.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育活动
现今,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且广泛流行,“微时代”悄然降临。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与交流模式。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成长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微时代最活跃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微时代海量、多元且杂乱的信息,正逐渐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面对微时代的冲击,传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法充分契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深度剖析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贴合微时代发展的教育新方式,对于抓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意义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且便捷,传统思政教育中的单向灌输式手段,面对青年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快速变化的思想动态,显得捉襟见肘。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媒体平台及相关技术,将教育内容用更生动、有趣、直观的形式呈现给青年,如制作富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开展线上互动活动等,可有效吸引青年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于青年接受与理解,进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1]。
(二)提升青年思想道德素养
微时代信息具有多元化特点,其中不乏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内容,但也存在部分不良、错误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凭借新媒体的优势,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及时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青年传播,引导青年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正确的筛选与判断,增强青年信息分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的免疫力,协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防范不良思想的侵扰,进而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微时代是科技跃进发展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持续推新教育手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将新媒体技术及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合青年的现实生活与思维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同时,创新教育方法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发展,促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上持续优化,维持蓬勃的活力,更贴切地为培养新时代青年服务。
二、微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般会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微时代,要树立以青年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青年的主体性及个性差异,关注青年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变化。从青年的角度出发设计教育内容及活动[2]。例如,在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期间,教师可预先借助问卷星等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采集青年针对课程内容、形式的意见及建议,按照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如针对青年对社会热点话题关注度高的特点,添加热点案例分析部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及吸引力。同时,树立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主动接纳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态势,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定期报名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学习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知识点,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二)优化教育内容
微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又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跟上时代节奏,及时更新和优化,将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理论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育内容中。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制作系列专题内容,采用解读政策文件、展示乡村建设成果、采访一线基层工作者等手段,使青年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与社会形势,增强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还需重视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可结合该群体热衷的影视、动漫、游戏等元素,创作富有吸引力的思政教育作品。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动漫,采用俏皮的动物形象、诙谐的话语,展现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深受青年喜爱,播放量突破10亿次,使青年在愉悦轻松的氛围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拓展教育载体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需充分借助这些载体拓展教育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传播力,可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官方账号,按期发布教育文章、视频、图片等内容,同青年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按时推送的时政新闻、评论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吸引了大量青年关注,单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超10万次。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深受青年喜爱,可通过短视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简要明晰、生动诙谐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比如,抖音上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话题,大量青年借助拍摄创意视频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话题播放量百亿次以上。此外,还可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类App,对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提供在线学习、测试、交流等功能,如易班App,涵盖思政课程学习、校园活动报名、学生社区交流等模块,为青年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更加便捷、高效[3]。
(四)创新教育模式
微时代应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手段,调动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时,教师将社会热点事件选为案例,安排学生分组探讨,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直播、视频会议等渠道开展远程教学与辅导,及时为青年答疑解惑。比如部分高校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教师通过直播讲解知识、与学生连麦对话,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需勉励青年开展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立线上学习小组,组织青年针对特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进行讨论与探索,使其在交流学习中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结语
综上,微时代的兴起,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跟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跟上时代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采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载体和创新教育模式等途径,可以切实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跟上微时代发展步伐,为打造有理想、有本领、有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李禄峰,张玲.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细致入“微”[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4):4.
[2]王东红,陈晓琳.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 2021(2017-5):104-108.
[3]徐达,陈蓉蓉,董杜斌.“微时代”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J].教育评论,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