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JINXIANG.AI平台驱动下AIGC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问题与路径

——以青岛电影学院为例

2025-06-30 作者: 青岛电影学院 徐佳 黄芳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青岛电影学院JINXIANG.AI影视内容智作平台这一新型智能平台,正逐步释放巨大潜力。本文聚焦该平台驱动下AIGC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阐述其构建“教学—技术—育人”三元融合体系的核心逻辑,剖析技术伦理风险、教育主体性挑战及技术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完善信息保护、构建虚实共生人机协同模式、推动跨学科联动等优化路径,助力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JINXIANG.AI;技术赋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AIGC技术正加速实现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青岛电影学院JINXIANG.AI影视内容智作平台就是典型代表之一。面对学生思想多元化、教学资源更新滞后、教育方法创新不足等挑战,借助新兴技术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及吸引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探索AIGC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不仅顺应了教育数智化转型趋势,更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JINXIANG.AI驱动下AIGC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核心逻辑
  青岛电影学院JINXIANG.AI影视内容智作平台是专为影视高校、影视企业、影视行业专业人士及爱好者自主开发的综合性创意平台,在该平台驱动下,AIGC技术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构建起“教学—技术—育人”三元融合体系。依托AI内容生成能力,可快速产出历史场景还原、红色剧本创作等多样化沉浸式思政教学素材;教师通过该平台能高效筛选与影视艺术紧密结合的思政素材,整合跨时代影像资料,运用AI生成特定历史画面,使教学更直观;平台突破单向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实现精准内容推送和动态对话引导;其数据分析能力可追踪学习行为,为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案提供支撑,最终形成技术赋能与教育目标的深度协同。
  二、JINXIANG.AI驱动下AIGC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潜在问题
  首先,潜藏的技术伦理风险不容忽视。在数据层面,思政教学涉及学生思想动态、价值观倾向等敏感信息。若系统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中缺乏规范与监管,极易引发数据泄露,侵犯学生隐私。内容生成上,AIGC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可能生成有认知偏差的内容。此外,算法的“黑箱”特性导致决策过程不透明,教育者和学生难以理解AIGC输出内容的依据,这不仅削弱教育可信度,还可能引发对技术公平性的质疑,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次,教育主体性也面临严峻挑战。教师角色面临转型压力,传统思政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模式,在AIGC介入后受到冲击。若教师不能及时适应技术变革,可能沦为技术操作的“旁观者”,失去对教学内容和节奏的把控,难以发挥价值观引导、情感共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AIGC的便捷性和丰富性易使学生产生技术依赖,削弱其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缺乏对AIGC生成内容的批判性分析,无法实现创造性转化,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技术局限性短期内难以解决。AIGC在复杂语义理解和逻辑推理上存在短板,思政教学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共鸣,AIGC难以精准把握深层内涵,生成的内容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感染力。而且,AIGC的“幻觉”难题在思政场景中危害极大,若在历史事件、政策解读等严肃内容上出现偏差,会严重损害思政教育的权威性。思政教学强调情境化和独特性,但AIGC目前难以充分模拟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动态互动和情感反馈,其生成的标准化内容更是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JINXIANG.AI驱动下AIGC技术赋能思政教育优化路径
  第一,完善信息保护技术机制是保障教育安全与伦理的关键。思政教育涉及学生深度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倾向等敏感信息,数据泄露会严重损害学生权益。为此,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与存储环节的安全性。同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通过身份认证、权限分级等手段,限制非授权人员对学生数据的访问。此外,构建数据匿名化处理流程,在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前,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避免直接关联个人身份。还需制定完善的数据泄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处置。通过多层次的技术防护与制度保障,筑牢思政教育数据安全防线,为AIGC技术的健康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构建虚实共生、人机协同模式是优化AIGC赋能思政教育路径的重点。思政教育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借助AIGC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融合,打造虚实共生的沉浸式学习场景。例如,通过虚拟仿真还原历史事件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精神;构建虚拟社区模拟社会治理场景,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认知。同时,要明确人机协同的边界与分工,AIGC负责高效生成独特的学习资源、实时分析学情数据,教师则聚焦于价值观引导、情感互动与内容审查,弥补技术欠缺的人文关怀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此外,建立人机协同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对学生行为数据和教学成效的评估,持续改进AIGC的输出策略及教师干预方法,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教育向数智化方向发展。
  第三,推动跨学科联动与资源整合是AIGC赋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政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紧密相关,跨学科合作能汇聚不同领域的专业智慧,突破单一学科视角局限,为AIGC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方案。在多方专业学者的参与下,改进算法模型,结合教育规律设计科学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提高AIGC内容生成的准确性和适配性。同时,加强高校、科技企业、社会机构的多元联动,共享数据、技术及案例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思政教育资源库,丰富AIGC的训练素材,促进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形成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育人生态,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结语
  JINXIANG.AI平台基于AIGC技术构建“教学—技术—育人”三元融合体系,驱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平台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内容生成与教学交互流程,在应用层面实现三大突破:运用影视级虚拟仿真技术重构红色文化叙事场景,依托智能交互系统打造沉浸式情感共鸣空间,借助数据影视创作赋能思政教育创新。该模式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数字技术伦理与影视艺术表达,既精准回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数智化转型方案。未来需持续深化“智能+思政”融合创新,拓展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目标的同频共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青岛电影学院2024年度人工智能专项校级科研项目“基于JINXIANG.AI系统的AIGC新质影像力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青岛电影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J20240038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