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阳光滨州

以试验试飞为核心招引项目落地

滨州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2025-06-27 作者: 樊飞 周小燕 李元春 来源: 经济导报
  图为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无人机展台。
  6月24日,山东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创新发展会议在滨州召开,来自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头部企业聚焦科研成果展示、投资合作、商业应用等开展交流对接,共同助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
  会上,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揭牌并转入正式运行,第一届山东省低空装备产业链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山东省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启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发布全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对低空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切实发挥入选产品和场景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低空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省内相关园区、企业就产业园区、应用场景和重点产品进行发布推介。
“出厂即试飞”,
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机身的每个部位均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并选用新型碳纤维材料,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在滨州高新区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汉来(滨州)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广亮向记者介绍。
  6月21日,汉来(滨州)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第7架H713-500型固定翼无人机正式下线。企业的这一订单共包含10架同型号无人机,目前仍有3架待生产,预计将于今年7月交付海南省客户。
  “该型无人机具有空中巡航时间长、航程远的特点,最长飞行时间达11小时,飞行距离超过1000公里,可执行海岸线巡检、救援搜索等任务。”路广亮介绍。据悉,这批无人机在交付客户前,还需在滨州高新区专用试飞场地进行试飞测试。
  “加工中心外就是专业无人机试飞场地,出厂即可直接试飞,十分便捷。”路广亮表示,滨州高新区完备的基础设施是该公司一年前选择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这一年,“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滨州高新区顺势而为,致力于率先建成滨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先导区、示范区,吸引低空经济优质主体落地。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效应强的显著特征,其产业范畴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多个关键环节。为确保产业链完整落地,滨州高新区着力构建全要素保障体系,以试验试飞为核心招引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获批4个飞行空域,总面积达3044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空域范围覆盖了黄河流域滨州段至入海口区域,形成了标高300米、1500米和5000米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立体飞行格局。这一广阔而灵活的空域资源,不仅为无人机研发、测试及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滨州高新区规划建设总面积497亩的无人机产业园,园区分为飞行区和生产配套区。园区内已建成综合楼、孵化创新中心、科普培训中心、生产制造基地(标准化厂房)、机库等基础设施,全面支持无人机技术的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服务。目前,该园区已被列入《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满足多样化航空器运行需求,产业园区已建成2.2万平方米的垂起类无人机起降区,同时配备1200米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跑道。目前,园区正在推进中长1800米、宽30米的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试验试飞起降场,建成后可满足各类无人机的起降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拓展无人机多场景应用
  无人机机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承载平台,是实现无人机“飞得起、落得下、管得住”的核心硬件。通过无人机机场建设,可以实现全市低空应用场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招引更多无人机企业落户。
  目前,很多部门都保有一定数量的无人机设备,同时还配备专业人员,但是使用无人机的场景比较单一,使用频率较低。要推进应用场景布局,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必须握指成拳,形成优势资源,产生集聚效应。
  2024年9月13日,滨州市统筹建设无人机机场专题会议召开。会议要求,由滨州新能源集团作为投资主体,负责全市无人机机场建设、运营和管理,市直部门、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有偿使用。该集团先行先试,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统筹资源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参与社会治理,按照滚动建设原则,首期建成多旋翼机场20处,涉及主城区、高新区和博兴县。同时,开发建设全市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无人机机场的实时在线调用和管控,自研30余种AI算法,具备拓展各种应用场景的能力,打造了“一网统飞”的滨州模式。该模式成为全省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引来国内30余家单位考察洽谈合作。
  目前,全国和省内已经开展的项目中,大多以财政资金建设预设式功能模块为主。而滨州走出的是一条“国企介入、市场化运营、试点先行、滚动实施”的特色低空经济场景拓展应用之路。
  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实现广泛高频应用,已累计安全飞行16929公里,高效服务重大节假日、高考期间的安全维稳和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并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开展建筑工地、化工园区日常监督巡检,以及城区地图3D建模、国土资源测绘等工作。
    (樊飞 周小燕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