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一词所指意义众多,但在其文本中出现次数却很少,根据刘文杰博士统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卷中,共找到293处“文化”一词,放入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出现频次非常之低。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未对文化有深入研究,而是为避免和当时的唯心主义史观混淆,慎用“文化”一词,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论述,但对文化的思考散落于其各个著作中,并形成富有启示意义的文化思想理念。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心主义文化观转向唯物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从对黑格尔的坚定信仰,到经历了真实的现实社会,遇到了需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意识到黑格尔的理论是有问题的。马克思指出,“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在黑格尔看来是源头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却是支流,这就彻底抛弃了原来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而转向唯物主义世界观。
而对于宗教问题的探讨,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也正式发生转变。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宗教作为“人民的鸦片”是颠倒了的人与宗教,宗教是人自我意识的产物,并承诺了人的幸福和解放,为人设定了非常美好的未来生活。但宗教中的苦难才是现实中真正的苦难,也是对苦难的一种反抗和不满,因此对宗教进行批判,虽然这一过程痛苦,但却能使人摆脱幻想,作为具有理性的人来思考并且行动;政治的解放并非人的根本解放,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还要以无产阶级为基础进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同时他们的文化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形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思想。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起点
这一时期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黑格尔的理性决定论的文化观进行批判,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并不是一味地崇拜着费尔巴哈,也不是完全地否定黑格尔,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时,吸收了其辩证法,并以此深化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说明了马克思将自然放到了优先地位,是自然就存在的,而人对于自然是非常依赖的。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人类的无机身体。文化成果的创造不仅仅依赖于自然,而是自然界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的著作《手稿》中,他深入探讨了文化的本质以及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根基在于人的劳动实践,这一观点构成了他文化观的逻辑起点。文化的进步不仅反映了人类智慧的增长,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不断的文化创造和积累,人类社会得以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的文化观在《手稿》中开始形成,几个关于文化的论述成为他之后详细系统阐发文化观的基础观点,所以《手稿》成为马克思文化观的起点。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系统阐述
要系统论述文化观,最大的前提是确立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因为文化的主体是历史中的人,因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才能成立。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这就为继续论述文化观奠定了正确的轨道。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论证了精神文化依赖于社会生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次,精神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生活同步。再次,社会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随着社会分工和交往的不断扩大,精神文化获得了相对的独立。精神文化虽具相对独立性,但始终受现实生活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虽然精神文化会或前或后的反映现实生活,但终归不能离开现实生活。最后,他们辩证地阐释了精神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指出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等概念,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并解释了社会精神文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详细论述阐释一遍,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权威解释。
四、《共产党宣言》:向世界正式完整地宣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
《共产党宣言》是一份纲领性文件,是共产党人向世界说明自己观点、意图的文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他们批判了超阶级的文化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观念,认为精神文化如宗教、道德、哲学、法等都有其阶级实质,并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的需求推动其全球活动,使得生产和消费具有世界性,取代了过去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因此,历史的转变影响了文化和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关键是各民族间的相互交往,而非黑格尔的世界精神。资本主义文化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其在初期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上具有优势,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会限制生产力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党宣言》是一份正式的纲领性文件,向世界宣告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阐释了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文化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不仅为我们理解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应对文化挑战、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作者系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中级讲师。本文系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NDB18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