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2025-05-14 作者: 杜风波 来源: 经济导报
  杜风波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自动化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通过集成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成果,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武汉东湖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始终强调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结合,笔者通过课程学习与企业实习发现,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了机械产品的设计精度与制造效率,更推动了行业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涵
  自动化技术是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或少人化操作的综合技术体系,其核心在于“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械运行参数(如位置、速度、应力等),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逻辑判断,最终驱动伺服电机、液压缸等执行机构完成精准动作。相较于传统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三大特征:
  精准性: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将加工误差控制在微米级,满足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的高精度需求;
  高效性: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生产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3—5倍;
  柔性化:通过程序切换即可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显著降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换型成本。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一)智能化设计环节:从CAD到CAE的协同创新
  在机械设计阶段,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深度融合,重构了传统设计流程。
  参数化建模与快速迭代:利用SolidWorks、UG等CAD软件建立全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师可通过修改参数实时驱动模型更新,设计效率较二维绘图提升60%以上。例如,在减速器设计中,通过参数化齿轮模块,可一键生成不同齿数、模数的齿轮副模型。
  虚拟仿真与性能优化:CAE技术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模拟零件在复杂工况下的力学行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设计悬挂系统时,通过ANSYS软件仿真路面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将零件疲劳寿命提升20%,同时减轻重量15%。
  设计知识库的自动化应用:企业通过建立标准件库、典型结构库,实现设计经验的数字化传承。在武汉东湖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项目中,学生借助校企共建的设计知识库,两周内完成了传统需要一个月的机械臂结构设计。
  (二)数字化制造环节:从单机自动化到智能产线
  在制造环节,自动化技术通过三类核心装备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控制。
  数控机床:精密加工的基石。数控机床通过G代码编程实现刀具轨迹的精确控制,解决了复杂曲面(如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难题。以华中数控系统为例,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可达±0.001mm,重复定位精度±0.0005mm,满足高精度模具加工需求。某机械加工厂引入数控机床后,零件加工合格率从85%提升至98.7%,生产周期缩短40%。
  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的核心。六轴工业机器人凭借高灵活性,在焊接、装配、搬运等场景广泛应用。在汽车焊接车间,ABB机器人通过视觉引导系统,可自动识别工件位置并调整焊接轨迹,焊点合格率达99.9%。武汉某智能制造企业的实践显示,机器人替代人工后,高危岗位(如喷涂、打磨)的工伤事故率下降80%,作业效率提升3倍。
  自动化生产线:流程整合的关键。通过AGV(自动导引车)、输送线、智能仓储系统的集成,构建“物料—加工—检测”一体化生产线。某轴承制造企业的自动化产线实现了从钢材下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无人化,每8秒产出1个高精度轴承,产能较传统产线提升5倍,人工成本下降70%。
  三、自动化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主要瓶颈分析
  技术集成度不足: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单机自动化阶段,设计、制造、检测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孤岛,导致生产效率未完全释放。例如,某中小企业引入数控机床后,因未部署MES(制造执行系统),设备利用率65%,低于行业先进水平(85%)。
  人才结构失衡:行业亟须既懂机械原理又掌握PLC编程、工业机器人调试的复合型人才,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操”现象。据调研,企业招聘中具备自动化系统集成能力的人才缺口达40%。
  (二)优化策略探讨
  推进分层实施路径:大型企业可聚焦智能工厂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中小企业优先开展局部自动化改造,如引入协作机器人(Cobot)替代高负荷工位,逐步实现“机器换人”。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如武汉东湖学院与华中数控共建实验室,开设“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主流PLC编程与HMI(人机界面)设计技能,缩短企业人才培养周期。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