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研究

裴瑶

2025-05-12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教育家精神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精神指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要投身学前教育的人才,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融入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一、培养具有自觉思想道德意识的学生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角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要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职业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促使其积极关心时代发展、国家建设和社会现实,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之中。
  在道德意识方面,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要以身作则,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做好表率,以自身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例如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等,又要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例如宽容谦逊、严于律己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榜样、道德模范的方式强化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例如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行为档案,定期展开道德模范评比,在校园宣传栏中宣传评比出的道德模范事迹,既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氛围。
  二、培养具有优秀专业能力水平的学生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面向的是处于各方面能力、意识等都有待教育、塑造的幼儿。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这一需求培养学生挖掘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天分的能力,启蒙幼儿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能力。
  在教育技能培养上,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教学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让学生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发现幼儿身上与众不同或先天的能力,并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出来。例如,对于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展现出来的语言天赋、创造力、想象力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高职院校学习时期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重点培养幼儿的不同天赋。对于幼儿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启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将基本的价值观念融入游戏等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中的能力。
  在知识能力学习上,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知识更新的周期在缩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并教会学生运用多样的、前沿的、创新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在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后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意识担当的学生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而教育实训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也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情境中培养仁爱之心的重要途径。在支教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幼儿,这就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同时,与幼儿的亲密接触和互动,有利于学生发现幼儿天真无邪的人类本性,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实训进行全程记录和实训结果评价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考核和评价比重,以此培养学生乐教爱生的情感。
  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以传道授业作为自身的人生追求,他们忧国忧民的胸怀和以文化人的追求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素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设计宣传标语、画像、雕塑等人文景观,以及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宣传孔子、孟子、蔡元培、梅贻琦等著名教育家的事迹及思想。同时,在校园内举办主题活动、读书分享会,引发学生对教育工作者弘道追求的思考,促使其将这样的责任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立教书育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
  四、结语
  教育家精神来自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也必将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高职院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需要认真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对其进行提炼概括,进而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教育报国、以身作则的思想道德意识,因材施教、求实创新的专业能力,以及甘于奉献、以文化人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