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理想信念立党、意识形态立党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能否抓好意识形态斗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1]。”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意识形态斗争本领水平直接影响着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他们的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强弱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党进行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成效。为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加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本领建设,以激励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抓敢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切实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斗争能力是个体在应对和处理各种矛盾斗争和风险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们不断锤炼自我、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也是政党巩固执政基础、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2]。”面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高度关注自身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以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新要求。
一、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能力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格外复杂,如何预见意识形态斗争走向、抢占先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具备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能力,准确把握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识别潜在风险,前瞻性地预见和防范可能的挑战。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分析社会现象的科学工具,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武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能在多元思潮中明辨是非,坚守真理。另一方面,它强调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文化领域的动态。这包括跟踪研究全球意识形态的最新趋势,分析西方国家在价值观输出、文化渗透方面的策略,以及国内社会思潮的变化,如新兴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互联网上的公众舆论走向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信息,领导者可以更准确地洞察斗争的焦点和方向,及时调整策略,防患未然。最后,它强调要加强对人民需求和期望的敏锐感知,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关切。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洞察群众的思想动态,以便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二、把握意识形态斗争方向能力
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找准方向是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的根本性问题,方向正确,意识形态斗争着力点和最终目标才能确保不走偏,这就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能根据时代背景和党的战略目标,明确斗争的主攻方向,形成正确的斗争策略,确保斗争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把握意识形态斗争方向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意识形态斗争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另一方面,它强调强化政治鉴别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别和区分主流与支流,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的意识形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最后,它强调要不断契合人民的期待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关切,将斗争方向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将意识形态斗争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预判意识形态斗争风险能力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对意识形态斗争风险的敏锐洞察和科学预判,以防止风险的爆发与扩散,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预判意识形态斗争风险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关注于对潜在意识形态威胁的预测、评估与应对,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决策力以及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方面,它强调对内外环境的全面掌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文化输出和价值观渗透手段,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舆论环境。在国内,需要关注社会思潮的演变,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上新兴观点的传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它强调危机管理的掌控与把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多元复杂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形势,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应当具备灵活的应对策略,能够在风险出现时迅速作出反应,通过有效地沟通、教育、引导等方式,消弭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最后,它强调对斗争风险的源头治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前置性,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全社会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同时,需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过阵地建设、媒体管理等手段,巩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减少风险的滋生。
四、揭示意识形态斗争规律能力
“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3]。”作为人类实践方式之一,斗争必然有自身的规律。揭示意识形态斗争规律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涵盖了对意识形态斗争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的理解,是科学决策和有效应对的基础。这一能力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探究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演变,提炼其内在规律,以指导实际工作,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一方面,它强调对意识形态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案例,从中提炼出斗争的共性特征和成功经验,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它强调要善于捕捉新时期的斗争特点和变化。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式、手段和影响范围呈现出新的特征。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关注网络空间的斗争,研究新媒体如何影响舆论生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工具进行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此外,还应关注全球意识形态交流与冲突的新趋势,如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国际话语权的争夺等,以便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最后,它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加强专业训练,系统学习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深入一线,直接参与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通过总结经验,提炼规律,能够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引导社会思想朝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党的执政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朱继东.把抵制外来意识形态渗透和抓好内部意识形态斗争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0):66-73.
[2]李智利,徐俊.斗争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重要密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3,25(02):19-23.
[3]自然资源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文献选编(一九七九——二〇〇二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33.
【本文系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提升研究”(编号:23FDS008)】
“斗争能力是个体在应对和处理各种矛盾斗争和风险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们不断锤炼自我、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也是政党巩固执政基础、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2]。”面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高度关注自身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以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新要求。
一、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能力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格外复杂,如何预见意识形态斗争走向、抢占先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具备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能力,准确把握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识别潜在风险,前瞻性地预见和防范可能的挑战。认知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分析社会现象的科学工具,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武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能在多元思潮中明辨是非,坚守真理。另一方面,它强调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文化领域的动态。这包括跟踪研究全球意识形态的最新趋势,分析西方国家在价值观输出、文化渗透方面的策略,以及国内社会思潮的变化,如新兴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互联网上的公众舆论走向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信息,领导者可以更准确地洞察斗争的焦点和方向,及时调整策略,防患未然。最后,它强调要加强对人民需求和期望的敏锐感知,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关切。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洞察群众的思想动态,以便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二、把握意识形态斗争方向能力
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找准方向是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的根本性问题,方向正确,意识形态斗争着力点和最终目标才能确保不走偏,这就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能根据时代背景和党的战略目标,明确斗争的主攻方向,形成正确的斗争策略,确保斗争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把握意识形态斗争方向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意识形态斗争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另一方面,它强调强化政治鉴别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别和区分主流与支流,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的意识形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最后,它强调要不断契合人民的期待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关切,将斗争方向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将意识形态斗争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预判意识形态斗争风险能力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对意识形态斗争风险的敏锐洞察和科学预判,以防止风险的爆发与扩散,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预判意识形态斗争风险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关注于对潜在意识形态威胁的预测、评估与应对,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决策力以及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方面,它强调对内外环境的全面掌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文化输出和价值观渗透手段,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舆论环境。在国内,需要关注社会思潮的演变,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上新兴观点的传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它强调危机管理的掌控与把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多元复杂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形势,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应当具备灵活的应对策略,能够在风险出现时迅速作出反应,通过有效地沟通、教育、引导等方式,消弭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最后,它强调对斗争风险的源头治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前置性,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全社会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同时,需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过阵地建设、媒体管理等手段,巩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减少风险的滋生。
四、揭示意识形态斗争规律能力
“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3]。”作为人类实践方式之一,斗争必然有自身的规律。揭示意识形态斗争规律能力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涵盖了对意识形态斗争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的理解,是科学决策和有效应对的基础。这一能力要求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探究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演变,提炼其内在规律,以指导实际工作,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一方面,它强调对意识形态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案例,从中提炼出斗争的共性特征和成功经验,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它强调要善于捕捉新时期的斗争特点和变化。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式、手段和影响范围呈现出新的特征。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关注网络空间的斗争,研究新媒体如何影响舆论生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工具进行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此外,还应关注全球意识形态交流与冲突的新趋势,如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国际话语权的争夺等,以便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最后,它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加强专业训练,系统学习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深入一线,直接参与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通过总结经验,提炼规律,能够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引导社会思想朝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党的执政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朱继东.把抵制外来意识形态渗透和抓好内部意识形态斗争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0):66-73.
[2]李智利,徐俊.斗争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重要密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3,25(02):19-23.
[3]自然资源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文献选编(一九七九——二〇〇二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33.
【本文系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斗争本领提升研究”(编号:23FDS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