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前哨证券

对中国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政策创新与市场效应思考

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王晓

2025-04-14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作为全球第二大基础设施大国,我国存量资产规模已突破130万亿元,但证券化率不足1%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模式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率攀升,2023年全国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达65万亿元(财政部,2024)。在此背景下,2020年基础设施REITs试点启动,2024年7月《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建投融资体系进入市场化改革深水区。本文基于制度创新理论框架,结合目前市场63只公募REITs的运营数据,系统解构常态化发行政策的制度设计逻辑,评估其对基建投融资生态的重构效应,为完善中国特色的REITs发展路径提供支撑。
  一、政策创新的制度突破
  在审核机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的“申报即介入”预沟通机制将项目合规性审查前置于正式申报环节,使试点阶段平均审批周期从180天压缩至90天,申报材料从23项精简至15项。针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快速评估通道的设立显著提升审核效率,2024年第三季度过审率较试点期提升40%。
  资产范围方面,政策在原有收费公路、产业园区基础上实现多维拓展,涵盖数字基建、民生工程与新型收益权三大领域。其中,5G基站、绿色数据中心等数字资产被纳入发行范围;保障性租赁住房、县域医疗联合体等民生项目成为底层资产新选择;污水处理费收益权、停车场特许经营权等创新证券化路径亦得到探索。
  扩募机制改革突破原始权益人持有20%份额的限制,引入市场化竞价机制吸引战略投资者。“储架发行”模式允许优质REITs在12个月内完成3次扩募,实践中,中金普洛斯REIT通过扩募收购长三角物流园,管理规模从45亿增至112亿元,年化收益率提升2.3个百分点。
  二、市场效应实证分析
  从融资成本角度看,首批REITs加权平均发行成本4.2%,较同期AAA级企业债利率低120BP(Wind,2024)。典型案例显示,沪杭甬高速REITs发行后,项目公司资产负债率从68%降至52%,带动集团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8个百分点。
  价值发现功能方面,苏州工业园区REITs上市后,其净运营收入资本化率从6.5%降至5.2%,带动周边工业用地溢价18%。深圳人才安居REITs的运营资金比率达22倍,较传统开发企业估值溢价超300%,凸显市场对稳定现金流的重估。
  投资者结构优化趋势显著,保险资金持有占比从试点初期的12%升至35%(银保监会,2024),泰康人寿通过配置REITs实现久期匹配,年化波动率控制在3%以内。境外资本参与度同步提升,QFII持仓比例突破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增持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至8.7%。
  三、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市场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挑战,REITs的日均换手率0.8%远低于股票市场2.5%。建议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免征印花税,开发REITs指数衍生品,将REITs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以提升交易活跃度。
  税收中性缺失制约市场发展,现有架构下原始权益人综合税负约25%,显著高于新加坡的10%-15%。亟须对资产重组环节土地增值税实行递延纳税,对机构投资者分红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者设定每年6万元免税额度。
  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应建立“双牌照”管理机制,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基础设施运营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具有全周期管理能力的专业机构,重点提升智慧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运营管理能力。
  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标志着我国基建投融资范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将沉淀资产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不仅破解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困局,更重塑了基础设施价值评估体系。未来可在绿色金融创新、跨境资本联通、数字技术赋能三大方向深化探索:发行碳中和REITs纳入碳收益测算,通过QFLP机制引入境外长期资本,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式监管。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差异化激励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发行费用补贴,推动REITs市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