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幸福威海 广告

算力中心大模型更“聪明”零碳赋能中心成市场“敲门砖”

临港区“城市大脑”赋能数字经济

2025-03-26 作者: 记者 于慧年 通讯员 宫铭源 杨妍 来源: 经济导报
  图为威海临港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记者 于慧年 通讯员 宫铭源 杨妍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威海临港区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抢先布局算力中心、推进零碳建设,以前沿科技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搭建“满血版”大模型
  要说2025开年后什么最火,在一众AI大模型中,DeepSeek依托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脱颖而出。但随着用户激增,系统出现繁忙、卡顿等不足。为让用户稳定高效使用它的强大能力,临港区第一时间启动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加入了语音、图片、影像多模态识别、知识库等功能。目前大模型算法架构已经搭建成功,后期各版块本地数据导入完成后将逐一上线。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项目经理金乐介绍,如果单纯依赖DeepSeek官方能力的话,由于其提供的仅是一个标准化的能力,很少能进行定制化的响应。比如开发海洋装备的生产流程,官方模型难以达到所需效果,但是经过本地化部署以后,就可以用数据对其进行再训练,把它训练成一个海洋装备制造的专家。
  相比在电脑或云服务器上进行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临港区搭建的大模型堪称“满血版”,它不仅安全性更高,思维逻辑也更复杂、能力更强。
  更“聪明”的大模型搭建成功,离不开临港区抢先布局建设的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目前该中心算力规模已有500P,二期建设完成后总算力规模将超过2000P,相当于全球80亿人每人每秒进行1次计算,也要不眠不休地算上8年。它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要,灵活调动选择通算、智算、超算资源,让本地企业无需远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算力支持。
  金乐表示,低空经济的全产业链都依靠算力,其原始数据量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外地的算力,就会面临比较大的数据传输成本,不但慢、贵还不方便,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的算力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汇聚三大数字平台
  有了算力这个“城市大脑”,临港区正全力打通数字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目前,区内新能源、遥感、物流、金融、商业五大版块已建成。拿新能源版块来说,刚投用不久的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就汇聚了碳金融、碳监管、生态监管三个数字平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是全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等关键数据,其中,君乐轮胎单位产品能耗已降至行业标准的35%左右,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获评省级“能效领跑者”。
  临港区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嘉翊表示,把重点行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与行业准入值、标杆值等数据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平台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节能诊断,提出节能措施。
  在这套精密的碳治理体系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绿色发展方式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拓展市场、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这几天,蓝际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正忙着生产一批澳洲房车,这笔国际大单的“敲门砖”,正是通过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拿到的碳足迹评价报告。
  蓝际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总监刘玉杰介绍,客户只要看到碳足迹报告,就知道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客户认为这个产品就是绿色的、就是符合标准的,便于打开更大的欧美市场。
  自去年11月投入试运营以来,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已为多家企业出具了40多份不同类型的碳报告和认证;根据测算出的碳评价结果,平台还为8家企业达成1.7亿元的贷款增信意向。
  从算力中心到零碳赋能中心,临港区的新质生产力布局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跃升。在这里,绿色与智能不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彼此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