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建设与赛研创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优化路径

高添楠

2025-03-1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应对复合型、实战化人才需求方面暴露出明显短板。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尽管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应用,但与赛研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协同不足,导致产业链需求与教育供给错配。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二者的优化路径,旨在提升人才培养的效能与产业适配性,并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产教融合生态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赛研创人才培养体系;协同优化;产教融合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高校培养体系下虚拟仿真教学工具与实际业务场景脱节,赛研创的碎片化设计难以形成系统化能力培养链路,导致企业需投入大量成本进行二次培训。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因其高仿真性、灵活扩展性逐渐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工具,但现有实验室多呈现“重技术模仿、轻能力协同”的特征,不仅削弱了虚实联动的协同价值,也制约了人才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与赛研创体系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虚实联动的教学场景,可将行业真实数据、企业项目案例引入课堂,缩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距离。基于此,文章将以电子商务领域为切入点,探索虚拟实验室与赛研创体系的多维协同路径,旨在推动教育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更多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技术集成
  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需融合数字孪生技术与三维仿真技术,精准模拟商品流通、用户行为分析、交易决策等环节。其中,数字孪生技术用于构建可视化模型映射真实业务流程,使学生能够实时观察系统参数变化对业务结果的影响[1];三维仿真技术则能支持多角色协同操作与动态环境模拟,让学生进行仓库物流路径优化、直播间流量波动应对等实战训练。数字孪生技术与三维仿真技术的协同作用能使虚拟实验环境具备高度沉浸感与应变能力。实验室也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流转机制,区块链节点与实验系统的对接可实现学生操作日志、技能成长轨迹的全生命周期记录。而后,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搭建智能决策中枢,使实验室自动识别学生在商品选品、营销策略制定中的行为模式并生成个性化问题解决建议。
  二、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建设与赛研创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优化
  (一)虚实资源供需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需要构建企业真实需求驱动的资源配置模型,将产业链中的岗位技能标准转译为实验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提供营销活动案例、用户画像数据、供应链参数等实战资源,将这些资源脱敏处理,形成模块化实验素材库。教学系统可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能力发展阶段,为运营类学生推送流量转化率优化实验包或为技术类学生构建数据中台架构搭建的虚拟场景。虚实资源供需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还能够支持多业务模块的自由拼接,学生团队可同时在模拟平台中扮演运营、采购、客服等不同角色,通过实时数据共享与流程交互完成协同任务[2]。同时,平台内置的冲突检测机制能自动识别供应链中断、库存预警等异常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危机处置。最终,学生将在虚拟环境中积累的团队协作经验与问题解决能力直接迁移至真实竞赛或创业项目。
  (二)双系统数据联动的动态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在虚拟店铺运营中形成的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既能用于优化竞赛方案,也可作为科研选题的实证数据[3];同时,将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市场调研结果反向导入实验室作为新的实验参数配置依据。双向数据流动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环节间的数据壁垒,还能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强化环路,使实践成果持续转化为能力提升的驱动力。双系统数据联动的动态能力培养也需要电商虚拟实验室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教学数据进行挖掘,从而精准识别学生在数据分析、商业洞察等核心能力的优势与短板。在此基础上,实验室还应结合能力发展曲线自动生成包含虚拟实验、竞赛参与和创业实践的组合式培养方案,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荐产品原型开发实验与创业计划大赛的联动任务、为逻辑能力突出者配置数据建模竞赛与供应链优化研究的进阶挑战。这样既能使人才培养过程保持方向稳定性,又能适应个体差异。
  三、结语
  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建设与赛研创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优化需聚焦技术集成、资源互通与数据联动两方面。在技术上,将数字孪生与区块链的融合应用可使实验教学从单一流程模拟升级为多角色动态协作的实操训练;在资源上,基于企业需求反推的虚实资源匹配机制能够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标准的适配;实验室与竞赛、科研、创业活动的跨系统数据流通则有助于构建“学—赛—研—创”的闭环反馈体系。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虚拟实验室与赛研创体系的协同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广阔的赋能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家华,胡希禄,甄艳茹.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效果评估[J].信息系统工程,2025(01):95-98.
  [2]余学祥,龙文江.产教研融合下的测绘新视角——虚拟综合实验室构建[J].科技与创新,2024(20):121-123.
  [3]李华.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在集成电路复合型教学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03):335-337.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虚拟实验室项目(XNYJS24002);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JG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