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借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将儒家智慧融入国际商务课程。挖掘两者契合点,运用课程规划、跨学科融合等策略,培养管理人才。此举虽面临挑战,但前景良好,能让儒家文化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展现新活力,助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全球文化交流。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儒家文化,历经几千年沉淀,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精神构成了我国传统治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石,为当代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和文化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在国际商务课程中积极探索将儒家智慧与现代管理实践相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不仅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实践的内在契合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主张“以人为本”,这一价值观念贯穿于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儒家文化中的“诚信”“仁爱”及“和谐共生”理念能为企业提供独特伦理优势,助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信任与尊重。正因如此,许多学者和管理者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活跃资源,可在当今商业实践中发挥实质性作用。高校在国际商务课程中融入儒家智慧,帮助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治企智慧,面对复杂跨国管理问题时,以包容和谐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二、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策略
为推动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教育深度融合,各高校经长期探索,形成成熟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在课程内容规划方面,诸多院校在国际贸易、跨文化管理等核心课程中增设“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伦理”专题。教师选取《论语》《孟子》等经典文本,剖析儒家智慧在跨国谈判、团队协作、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自2022年起开设相关模块,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维度认识传统文化价值,如讲解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践行“仁爱”理念、在国际合作中用诚信建立长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
其次,为使课程更立体和跨学科,不少高校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有机结合,开设了“中外文化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选修课。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国际商务核心知识,更能在讨论中领会儒家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复旦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推出的课程,通过研讨儒家经典与分析企业案例,重点探讨如何将儒家“仁义礼智信”应用于全球供应链和跨国经营。课程中,教师讲解经典理论,还邀请阿里巴巴高管分享经验,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共鸣。这种跨学科、跨界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视角,也为企业管理带来新思路。
此外,实践教学与互动体验是推动儒家文化落地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在课堂中采用模拟谈判、企业实习和现场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商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儒家智慧的实际应用。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在2024年举办的“南京论坛2024分论坛五: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进程”研讨会中,就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儒家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现场讨论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儒家理念的理解,也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在跨国合作中借鉴这些理念,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最后,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MOOC、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的普及,高校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全球。复旦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幕课上线后,通过视频讲座和互动讨论,使世界各地的学生能够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手段,儒家智慧不仅被系统化传授,还实现了与国际学者的广泛互动,这为推动儒家文化在国际商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以上措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从经典文本解读到企业实践、再到全球互动的完整教学路径。此体系既保留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充分融入了现代国际商务理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兼有全球视野与传统文化情怀的管理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意义与影响
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更在于其对学生人格塑造、企业治理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教育角度看,这种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单一性,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地传授《论语》《孟子》等经典智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国际商务的核心理论,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一种以仁爱为本、诚信为先的管理理念。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人才至关重要,也为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企业实践的角度看,融入儒家文化的国际商务课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和决策模式。以复旦和阿里巴巴联合课程为例,通过对儒家经典理念与现代企业案例的结合,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到了阿里巴巴如何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践行“仁义礼智信”,并将这些理念应用于企业战略和运营管理中。这种融合不仅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当企业能够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时,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将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对统一战线构建产生积极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环境中,这种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各族群体理解与共识。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和国际研讨等形式,将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理念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他们在跨国企业中更易形成合作共赢氛围,对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融入儒家文化的国际商务课程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新增长点。具有中华特色的课程和人才,成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增强话语权的重要资源。儒家智慧作为行动指南,影响企业家和管理者决策,推动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课程推广,儒家文化“走出去”,不仅帮助国外受众理解中国文化,而且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支撑。
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又为现代管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出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能推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树立文化品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在各界共同努力下,这一教学模式必将不断完善,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已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推广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较大,儒家经典的深层含义在国际语境下可能被误解。课程设计者需在传授经典内容时既保持原汁原味,又适当引入解释和现代诠释,以对接各国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同时,如何在国际主流管理理论框架内有效融入儒家智慧,构建具国际竞争力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校在师资、教学资源和案例研究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提升课程质量。
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为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渠道,但如何利用MOOC、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课程的高效融合,是未来必须攻克的关键问题。政府和学术机构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上投入更多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传播。
展望未来,儒家文化在国际商务领域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我们相信,在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儒家文化必将在国际商务实践中焕发光彩,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将延伸到校企联合、国际合作与数字化教育的全方位领域,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现代管理理论为支撑的完整教学生态链,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深厚民族情怀的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新时代征程中,国际商务课程正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新引擎。通过系统化课程建设、跨学科融合、实践互动与数字化传播,儒家智慧正以古老而现代、传统而创新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中华特色儒家文化在爱国统一战线构建、跨文化交流及全球商业治理中,展现出独特的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政府、学界和企业各方协同努力下,儒家文化必将在国际商务实践中不断焕发新活力,为构建和谐国际社会、促进全球文化共融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魏诗程.儒家君子文化融入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5,32(01):26-28.
邓承哲,马军.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J].中国报业,2022(16):84-86.
杨忱翯.文化双融视角下国际商务管理的教学模式优化[J].现代职业教育,2025(06):25-28.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作者陈入画系青岛黄海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统战’背景下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研究”(编号:QDSKL2301292)研究成果】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儒家文化,历经几千年沉淀,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精神构成了我国传统治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石,为当代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和文化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在国际商务课程中积极探索将儒家智慧与现代管理实践相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不仅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实践的内在契合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主张“以人为本”,这一价值观念贯穿于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儒家文化中的“诚信”“仁爱”及“和谐共生”理念能为企业提供独特伦理优势,助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信任与尊重。正因如此,许多学者和管理者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活跃资源,可在当今商业实践中发挥实质性作用。高校在国际商务课程中融入儒家智慧,帮助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治企智慧,面对复杂跨国管理问题时,以包容和谐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二、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策略
为推动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教育深度融合,各高校经长期探索,形成成熟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在课程内容规划方面,诸多院校在国际贸易、跨文化管理等核心课程中增设“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伦理”专题。教师选取《论语》《孟子》等经典文本,剖析儒家智慧在跨国谈判、团队协作、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自2022年起开设相关模块,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维度认识传统文化价值,如讲解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践行“仁爱”理念、在国际合作中用诚信建立长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
其次,为使课程更立体和跨学科,不少高校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有机结合,开设了“中外文化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选修课。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国际商务核心知识,更能在讨论中领会儒家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复旦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推出的课程,通过研讨儒家经典与分析企业案例,重点探讨如何将儒家“仁义礼智信”应用于全球供应链和跨国经营。课程中,教师讲解经典理论,还邀请阿里巴巴高管分享经验,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共鸣。这种跨学科、跨界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视角,也为企业管理带来新思路。
此外,实践教学与互动体验是推动儒家文化落地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在课堂中采用模拟谈判、企业实习和现场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商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儒家智慧的实际应用。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在2024年举办的“南京论坛2024分论坛五: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进程”研讨会中,就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儒家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现场讨论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儒家理念的理解,也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在跨国合作中借鉴这些理念,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最后,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MOOC、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的普及,高校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全球。复旦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幕课上线后,通过视频讲座和互动讨论,使世界各地的学生能够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手段,儒家智慧不仅被系统化传授,还实现了与国际学者的广泛互动,这为推动儒家文化在国际商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以上措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从经典文本解读到企业实践、再到全球互动的完整教学路径。此体系既保留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充分融入了现代国际商务理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兼有全球视野与传统文化情怀的管理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意义与影响
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更在于其对学生人格塑造、企业治理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教育角度看,这种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单一性,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地传授《论语》《孟子》等经典智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国际商务的核心理论,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一种以仁爱为本、诚信为先的管理理念。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人才至关重要,也为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企业实践的角度看,融入儒家文化的国际商务课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和决策模式。以复旦和阿里巴巴联合课程为例,通过对儒家经典理念与现代企业案例的结合,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到了阿里巴巴如何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践行“仁义礼智信”,并将这些理念应用于企业战略和运营管理中。这种融合不仅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当企业能够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时,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将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对统一战线构建产生积极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环境中,这种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各族群体理解与共识。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和国际研讨等形式,将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理念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他们在跨国企业中更易形成合作共赢氛围,对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融入儒家文化的国际商务课程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新增长点。具有中华特色的课程和人才,成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增强话语权的重要资源。儒家智慧作为行动指南,影响企业家和管理者决策,推动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课程推广,儒家文化“走出去”,不仅帮助国外受众理解中国文化,而且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支撑。
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又为现代管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出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能推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树立文化品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在各界共同努力下,这一教学模式必将不断完善,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儒家文化融入国际商务课程已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推广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较大,儒家经典的深层含义在国际语境下可能被误解。课程设计者需在传授经典内容时既保持原汁原味,又适当引入解释和现代诠释,以对接各国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同时,如何在国际主流管理理论框架内有效融入儒家智慧,构建具国际竞争力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校在师资、教学资源和案例研究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提升课程质量。
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为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渠道,但如何利用MOOC、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儒家文化与国际商务课程的高效融合,是未来必须攻克的关键问题。政府和学术机构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上投入更多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传播。
展望未来,儒家文化在国际商务领域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我们相信,在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儒家文化必将在国际商务实践中焕发光彩,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将延伸到校企联合、国际合作与数字化教育的全方位领域,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现代管理理论为支撑的完整教学生态链,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深厚民族情怀的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新时代征程中,国际商务课程正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新引擎。通过系统化课程建设、跨学科融合、实践互动与数字化传播,儒家智慧正以古老而现代、传统而创新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中华特色儒家文化在爱国统一战线构建、跨文化交流及全球商业治理中,展现出独特的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政府、学界和企业各方协同努力下,儒家文化必将在国际商务实践中不断焕发新活力,为构建和谐国际社会、促进全球文化共融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魏诗程.儒家君子文化融入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5,32(01):26-28.
邓承哲,马军.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J].中国报业,2022(16):84-86.
杨忱翯.文化双融视角下国际商务管理的教学模式优化[J].现代职业教育,2025(06):25-28.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作者陈入画系青岛黄海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统战’背景下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研究”(编号:QDSKL230129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