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高校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重要阵地,需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积极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将其多维度、多类别地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定的职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促进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本文立足红色文化传承视域,深入分析了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内在机理与重要价值,以期探索有效的教育优化路径,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观。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从学生身份顺利过渡到社会人、职场人身份的重要桥梁,通过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自我认知等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职业思维与思考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取得良好的职业成就。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贯彻落实铸魂育人使命、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一种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党领导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逐渐深化拓展,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不仅包含具体物质形态的红色文物、红色革命纪念地,还蕴含具有抽象精神价值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当前,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社会建设需要间的紧密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具体来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厚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活生命力与顽强斗争精神的先进文化。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精神传达给青年学生,使其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面对重大危机挑战时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一方面,该融合实践能启发学生在职业发展中不畏暂时的失败与困难,始终朝着既定的职业理想不懈奋斗,以自信坚毅的精神面貌面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有效把握机遇,实现个人成长;另一方面,能鼓励青年学生在职场跨文化交流语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弘扬者,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大国形象[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职业素养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场规范,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先,将个人成就融入国家建设发展规划中,不断突破个人职业发展上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包含大量为革命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鲜活案例,充分彰显了红色革命英雄的伟大家国情怀与崇高道德品质。将其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革命先辈良好的家国情怀,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始终向关系社会与人民切身利益靠拢,更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促进国家基层建设、实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同时,红色文化还展现出鲜明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红色战场上,革命战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毫不退缩,在不懈拼搏中取得最终胜利[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将红色革命时期的著名战役或优秀战士案例作为素材,教育启示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要树立团结合作理念,学会争取团结多数应对挑战,在合作中提升个人职业成就,实现共赢。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优化课程内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理论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与就业观、增强职业规划认知的重要路径。为有效推动红色文化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融入,高校需要适当优化创新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职业分析、简历制作、决策制订等基础内容的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点适当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构建起层次个性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职业决策时,教师可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面对国家兴亡的重大挑战时如何规划革命战争、探索革命事业发展建设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起勇敢果断的精神与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的影响与引发机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3]。在讲解职业规划时,教师可引用红色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启迪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鼓励学生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努力奋斗。
创新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红色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真实的职场情境,通过分析每个角色的职业特点与立场系统把握职业决策、职业转型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职业规划方法论,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红色革命时期领导人在面临两难抉择时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围绕职场竞争中的决策困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关角色并展开讨论分析,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启发树立科学职业发展思维,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选择红色文化中的职业价值观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与探索分析能力。
打造实践平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关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要求教学过程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还应带领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等现实情境实践体验,充分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规划意识。例如,教师可组织不同主题的红色微电影竞赛,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对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独特感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电影片段,借助视听语言传承红色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度转化为具体实际的个人职业行动,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国家而努力奋斗[4]。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围绕红色旅游专题设计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分析,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锻炼良好的策划分析、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互动研究[N].重庆科技报,2025-01-23(006).
[2]刘宇鑫.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24):127-129.
[3]黄荟森.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总结[J].就业与保障,2024,(12):49-51.
[4]张利荣,徐小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困境、改革重点与优化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6):76-81.
【本文系邯郸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路径探究”(课题编号:XW2024297)】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从学生身份顺利过渡到社会人、职场人身份的重要桥梁,通过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自我认知等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职业思维与思考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并取得良好的职业成就。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贯彻落实铸魂育人使命、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一种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党领导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逐渐深化拓展,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不仅包含具体物质形态的红色文物、红色革命纪念地,还蕴含具有抽象精神价值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当前,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社会建设需要间的紧密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具体来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厚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活生命力与顽强斗争精神的先进文化。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精神传达给青年学生,使其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面对重大危机挑战时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一方面,该融合实践能启发学生在职业发展中不畏暂时的失败与困难,始终朝着既定的职业理想不懈奋斗,以自信坚毅的精神面貌面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有效把握机遇,实现个人成长;另一方面,能鼓励青年学生在职场跨文化交流语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弘扬者,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大国形象[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职业素养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场规范,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先,将个人成就融入国家建设发展规划中,不断突破个人职业发展上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包含大量为革命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鲜活案例,充分彰显了红色革命英雄的伟大家国情怀与崇高道德品质。将其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革命先辈良好的家国情怀,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始终向关系社会与人民切身利益靠拢,更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促进国家基层建设、实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同时,红色文化还展现出鲜明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红色战场上,革命战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毫不退缩,在不懈拼搏中取得最终胜利[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将红色革命时期的著名战役或优秀战士案例作为素材,教育启示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要树立团结合作理念,学会争取团结多数应对挑战,在合作中提升个人职业成就,实现共赢。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优化课程内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理论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与就业观、增强职业规划认知的重要路径。为有效推动红色文化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融入,高校需要适当优化创新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职业分析、简历制作、决策制订等基础内容的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点适当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构建起层次个性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职业决策时,教师可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面对国家兴亡的重大挑战时如何规划革命战争、探索革命事业发展建设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起勇敢果断的精神与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的影响与引发机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3]。在讲解职业规划时,教师可引用红色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启迪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鼓励学生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努力奋斗。
创新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红色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真实的职场情境,通过分析每个角色的职业特点与立场系统把握职业决策、职业转型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职业规划方法论,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红色革命时期领导人在面临两难抉择时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围绕职场竞争中的决策困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关角色并展开讨论分析,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启发树立科学职业发展思维,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选择红色文化中的职业价值观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与探索分析能力。
打造实践平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关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要求教学过程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还应带领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等现实情境实践体验,充分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规划意识。例如,教师可组织不同主题的红色微电影竞赛,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对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独特感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电影片段,借助视听语言传承红色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度转化为具体实际的个人职业行动,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国家而努力奋斗[4]。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围绕红色旅游专题设计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分析,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锻炼良好的策划分析、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互动研究[N].重庆科技报,2025-01-23(006).
[2]刘宇鑫.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24):127-129.
[3]黄荟森.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总结[J].就业与保障,2024,(12):49-51.
[4]张利荣,徐小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困境、改革重点与优化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6):76-81.
【本文系邯郸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路径探究”(课题编号:XW202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