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席可珍

2025-03-03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纵深推进的宏观语境下,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成为深化反腐败斗争制度化进程、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基于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范式,系统性解构国有资本运营中权力异化与资源非对称配置等结构性矛盾,并揭示委托代理关系失衡与制度弹性空间叠加形成的复合型风险图谱。研究通过耦合制度变迁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原理,建构“制度—文化—技术”三维互嵌的理论框架,创新性提出监督闭环的熵减模型:在权力规制层面植入嵌入式审计与穿透式监管技术;在治理维度建立“前馈预警—过程阻断—后效评估”的动态响应机制,并特别强调制度执行刚性与廉洁文化濡化效应的共振效能。研究表明,通过顶层制度设计的帕累托改进与基层组织执行力的边际强化,可有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从离散型应对向系统化治理的范式转换,降低权力寻租的期望收益,在组织生态层面培育出具有抗逆特性的廉洁基因。
  关键词: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多维度协同防控;制度文化协同
  一、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特征与表现形式分析
  国有企业的廉政风险生成机理源于其制度基因与治理结构的双重张力,强调在深化改革的制度性重构中呈现动态演化与多重异化的复合性表征。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市场主体,国有资本运营的委托代理链条嵌套着权力异化的潜在势能,其风险辐射半径已突破传统经营管理范畴,延伸至战略投资决策、新兴业态监管、跨境资本运作等治理盲区。这种风险特质既体现为权力寻租与制度规避的显性耦合,又展现为数字治理转型下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的新型变异,形成了传统权力越界行为与现代化治理失能现象并存的复杂图景。
  廉政风险的表现形态在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中呈现出范式转换特征,且渗透路径已从单一权力节点向系统性制度裂隙迁移。监管效能的碎片化与制衡机制的程式化运作,使得“集体决策”制度框架衍生出责任稀释效应,为结构化利益输送创设了制度性通道。跨国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操控、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对称信息博弈,以及数字化平台运营中的流量寻租等新型风险载体,正逐步削弱传统监督范式的治理效能。这种风险形态的迭代升级,倒逼防控机制必须突破线性治理思维,构建适应非线性风险传导特征的多维治理矩阵[1]。
  制度性风险的演化逻辑在数字经济时代呈现去中心化扩散趋势,使得传统防控体系面临监督滞后性与风险超验性的双重挑战。智能合约的技术黑箱与区块链节点的权力重构,使廉政风险从实体空间向虚拟场域转移,形成了虚实交织的监管真空地带。这要求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不仅要解构科层制下的权力运行密码,还要破解数字化治理中的技术伦理困境,通过构建具有前瞻性和穿透力的制度性防火墙,实现风险防控范式从机械响应到智能预判的质态跃升。
  二、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构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理论框架,融合动态博弈理论与制度同构理论的双重分析视角。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体系设计提供了价值坐标系,强调将党的政治势能转化为制度效能,通过“嵌入—调适—制衡”的递进机制,破解委托代理困境。新制度主义理论启示需构建“正式制度约束与非正式规范引导”的耦合模型,使廉洁治理既遵循现代企业科层制运行规律,又深度切入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的特殊场域。这种理论架构注重以权力异化防控为靶向,通过制度弹性与刚性惩戒的动态平衡,在决策赋权、执行监控、评估反馈的全周期嵌入防腐基因。
  政策规制层面,呈现“顶层设计—中层传导—基层创新”的三维建构特征。中央深改委《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制度防腐”的战略轴线,将廉洁风险防控纳入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体系。在此指导下,监察法实施条例与国资监管条例形成“双轮驱动”,旨在通过监察权向企业治理空间的延伸性覆盖,构建起“纪法贯通、监企衔接”的立体化约束网络。值得关注的是,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策迭代呈现“制度供给—实践反馈”的螺旋演进特征。例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数字化改造、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监管条款等创新举措,均体现出政策体系对改革深水区新型风险的前瞻性回应。
  理论范式与政策工具的协同创新催生了独特的制度演进逻辑。新时代廉洁治理理论突破传统“惩防分立”的认知窠臼,转向“制度预防—文化浸润—技术赋能”的三维治理范式。这种转型,与“十四五”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规划形成战略呼应,要求防控体系深度对接产业链重组、数字转型等战略进程中的制度真空地带[2]。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激励相容”原则,要求构建兼顾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复合型防控机制,使廉洁治理既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保障体系,又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廉洁治理方案。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多维度协同防控机制设计与实施路径
  国有企业基于多模态协同治理框架的防控体系建构,需要突破传统线性防控的思维窠臼,构建具备动态适应性的风险防控拓扑结构。在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与数字技术范式转换的叠加效应下,廉政风险的生成机理呈现非线性扩散特征,权力异化路径由显性操作转向算法遮蔽。这要求将制度刚性约束、流程拓扑重构、组织生态治理等要素深度耦合,架构覆盖战略决策层、运营执行层、监督反馈层的全周期防控矩阵。通过创设跨域治理数字中台,可实现纪律监察智能中枢、审计风控感知系统与业务运营数据流的超循环交互,形成风险态势的动态镜像映射与防控策略的涌现式生成。
  制度创新维度需着力建构权能熵减的治理架构,通过制度基因重组实现廉政要素的深度植入。同时,重点推进决策权力谱系的重构工程,建立基于风险熵值的权力清单演化机制,运用流程拓扑分析技术解构权力寻租的潜在通路。在合规管理范式革新层面,应融合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基因,构建具备制度韧性的双重合规框架。制度设计需引入动态博弈论模型,平衡预防性制度供给与惩戒性制度威慑的边际效用,形成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制度生态系统[3]。
  数字赋能维度要求建构人机共生的智能防控体系,通过技术治理范式重塑风险防控的底层逻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企业运营的虚拟镜像系统,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流构建廉政风险知识图谱;运用联邦学习算法开发风险预警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风险传导路径的仿真推演;通过智能合约与预言机技术的融合应用,建立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防控机制。此外,还需警惕技术治理的“算法黑箱”效应,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系统,保持防控体系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动态平衡。
  监督体系创新需要建构多主体协同网络,形成监督能量的非线性叠加效应。在强化党委—纪委双轮驱动机制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监督账本,实现监督数据的不可篡改与全程追溯。同时,引入量子思维理论重构监督主体间关系,建立监督能量的动态协同机制。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场景,设计股东监督与党组织监督模型,通过监督态矢量合成实现治理效能倍增。同时,构建监督体系的耗散结构,通过负熵流入维持监督体系的有序性。
  文化治理维度应着力建构价值浸润工程,通过文化基因编辑技术重塑组织认知范式;运用模因传播理论设计廉洁文化传播网络,将红色基因片段与企业治理密码重组;开发基于虚拟现实(AR)技术的沉浸式教育元宇宙,构建廉政认知的神经可塑性训练系统。通过组织行为学的镜像神经元原理,设计领导干部廉洁行为的示范传导机制。同时,建立文化治理的测量体系,将文化软约束转化为可量化的治理效能参数。
  四、以制度保障与文化培育提升防控效能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构应彰显体系化治理思维,着力构建“制度设计—执行监督—动态调适”的三维治理架构。在权力规制层面,应创新嵌入式监督机制,将廉洁要素深度植入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及业务运营全周期,重点完善权力运行轨迹的可视化追溯系统与风险预警阈值动态校准体系。针对新型产权结构变革与数字化转型趋势,建立制度韧性评估矩阵,通过多维合规指标耦合分析,实现制度体系的超前适配与弹性扩容。此外,还应构建制度效能监测的反馈回路,依托区块链存证技术与智能合约机制,形成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闭环监管生态。
  廉洁文化培育应突破表层化宣教,着力构建“认知重构—价值内化—行为自觉”的递进式浸润体系。通过打造“红色基因解码工程”与“廉洁文化基因图谱”,实现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治理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在实施路径上,需建立“三维立体”培育模型:纵向形成决策层“政治忠诚熔铸”、管理层“职业伦理淬炼”、操作层“合规意识养成”的梯度化教育体系;横向构建“沉浸式警示教育矩阵”交互式体验平台;时空维度开发“廉洁文化数字孪生系统”,借助元宇宙技术构建虚实交融的教育场景。这种文化建构模式可使“三不腐”机制实现从制度约束到价值认同的质态跃迁。
  结语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建构,本质上是对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制度韧性重构与组织伦理重塑的辩证性回应。本文突破传统线性防控思维局限,从制度结构的规范性张力、文化生态的渗透性场域、技术治理的演进性逻辑三个异质界面展开解构性分析,揭示在通过刚性制度供给消解权力寻租惯性的同时,还需借助文化濡化机制实现对价值认同的深层建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监测系统的嵌入不是单纯技术叠加,而是触发制度执行与文化自觉产生协同共振的关键媒介。这种三维治理势能在时空维度形成的非线性交互,可使防控体系兼具结构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现代国有企业治理需在战略决策与执行系统中植入风险演化的混沌性认知框架,既要通过法治化路径规制权力熵增趋势,又应着力培育组织场域内的道德自觉基因,从而在数智化转型与监督范式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构建具有反脆弱特质的复合治理生态,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范式创新提供理论注脚与实践进路。
  参考文献:
  [1]覃克插,王义荣.以案促改防范国企廉政风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01-04(006).
  [2]李丹.对国有企业市外工程项目廉洁风险的几点思考[J].检察风云,2024,(S1):38-40.
  [3]倪星,易明诚.新时代国有企业“三维联动”大监督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廉政文化研究,2024,15(06):64-7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