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深度重塑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已成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数字化浪潮对教育体系的双向影响机制,着力探索专业教学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发展路径。文章系统梳理了传统课程迭代滞后、教师数字技能断层、实训平台技术脱节等矛盾,提出涵盖课程智能化重构、师资生态化培养、实践场景化模拟的立体化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产教融合
当前,电子商务产业已从基础交易平台进化为融合数据智能分析、跨境供应链整合、社交化营销传播的复合型商业生态。这种深度变革对高校人才培养形成多维挑战,学生不仅要精通智能算法部署、数据可视化呈现等技术硬核能力,还必须提升其商业模式重构、全渠道运营管理等软性素养。然而,现有教育体系仍面临课程迭代迟滞、师资数字实践断层、实训场景虚拟化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导致毕业生难以匹配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商业双轮驱动的岗位需求。本文将系统解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探索教育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的动态适配机制,以期为构建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一、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困境
(一)传统课程体系与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存在代际断层
当前,部分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仍固守Web2.0时代的思维范式,区块链应用、智能推荐系统、元宇宙商业模型等前沿领域尚未融入教学模块。理论课程中的电商流量运营章节过度聚焦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对短视频平台去中心化推荐机制、直播电商实时决策模型等新型方法论缺乏必要阐释;供应链管理课程持续沿用传统仓储案例,而跨境独立站数字清关技术、物联网库存管理系统等实践知识长期缺位。
(二)教师队伍数字素养不足导致产教协同育人效果不佳
教学团队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产业数字化进程,尤其对私域流量运营、用户行为分析、跨境DTC品牌建设等新兴领域缺乏系统认知。数字营销课程仍以传统4P模型为核心内容,未能深入解析社交裂变算法背后的底层逻辑;实践指导环节过度侧重网店装修、页面设计等基础技能,对CDP客户数据平台、MA营销自动化工具等企业级系统操作存在明显盲区。
(三)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建设制约学生技术转化能力
现有实训系统多局限于商品上架、订单处理等机械流程模拟,难以构建抖音流量池赛马机制、跨境独立站SEO实战环境等高阶商业场景。学生在虚拟平台操作的简化版系统,与企业真实使用的智能广告系统、跨境ERP管理系统存在显著功能差异:既无法演练动态定价策略的调整,也无法接触到机器学习驱动的用户画像分析模块[1]。此外,部分高校平台数据更新滞后,实训采用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往往落后行业实际三年以上,而现实中的用户决策路径因短视频信息流、社交种草平台等新变量发生根本性变革。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即便掌握了基础技能,但其在面对企业实时变动的GMV数据看板、动态流量监测系统时,仍会出现明显的技术适配障碍。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将数字化融入课程体系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革新应当建立与技术创新周期相匹配的动态更新框架,围绕智能推荐系统、区块链商业应用及元宇宙生态构建等前沿领域形成模块化课程集群。高校应重点改造传统教学单元结构,在电商运营课程中植入短视频平台去中心化流量解析、直播数据决策模拟等沉浸式教学场景,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增设数字清关虚拟实训、物联网库存预警系统操作等实践环节。
(二)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
高校需构建“认知迭代——实践深化——突破创新”三维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初级阶段通过产教融合实训掌握客户数据平台解析、营销自动化工具应用等基础技能;中级阶段深度参与企业私域流量矩阵搭建、跨境品牌数字化孵化等实战项目;高级阶段主导智能算法优化、直播流程数字化重构等应用型研究。同时,高校应重点打通产业知识转化通道,建立教师数字能力认证体系,将企业系统操作、行业技术文档解读等纳入考核标准[2]。构建校企知识对流平台,通过企业专家驻校指导、教师参与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等双向赋能机制,将社交裂变算法逻辑、独立站运维策略等产业智慧转化为结构化教学资源。
(三)建设虚拟实践仿真平台
高校数字实训平台构建应当遵循技术前瞻性、场景真实性、数据流动性的原则,打造集成智能广告投放模拟、跨境ERP系统演练等功能的多维实训矩阵。核心技术架构需融合人工智能决策模块与物联网感知单元,精准还原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竞争机制、独立站SEO动态优化等商业场景。数据系统建设方面,高校应建立与企业实时数据库的直连通道并设置动态清洗规则,使实训数据与行业现状实现分钟级同步。
结语
数字化转型浪潮正深度重构高等教育生态,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数字经济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其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高校要突破传统教育窠臼就必须构建“三维协同”:机制层面打造动态演进的数字技术融合课题体系;师资层面建立“高校企业——行业平台”三方联动的能力提升网络;实践层面创建虚实联动的沉浸式学习场域,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商业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从“知识传递”向“生态共建”的范式升级。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校需持续强化改革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构建与数字经济脉搏同频共振的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蔡舒.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研究[J].才智,2024,(22):81-84.
[2]邹益民,Wongweerakhan Supisara.新技术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22,(06):110-113.
(作者系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