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旨在借助文化力量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艺术家驻村计划作为一种创新性文化振兴模式,通过鼓励艺术家深入乡村、扎根乡村,以艺术为媒介,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全新活力。为了对艺术家驻村计划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结合实际,对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推进模式给予简要总结。
关键词:艺术家驻村计划;乡村文化振兴;影响;推动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均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导向。在这一背景下,艺术家驻村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文化复兴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1]。通过艺术家的驻留与创作,可让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舞蹈、音乐、文学等各个艺术门类也在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推动下焕发新生机,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因此,深入探索艺术家驻村计划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影响和推动模式,不仅对于政策制定者、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有助于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家驻村计划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第一是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家驻村计划通过引入外部艺术资源,与本土文化融合,挖掘再现传统艺术,促进文化遗产保存与创新,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第二是促进社区参与并提高社会凝聚力。艺术家驻村活动通过当地社区互动合作,鼓励居民参与艺术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交流互动和包容多样性[2]。第三是推动经济发展并增强旅游吸引力。艺术家驻村计划的实施通过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与投资者,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艺术家驻村计划推动模式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模式
政府在艺术家驻村计划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资金支持与搭建平台,为艺术家驻村创设良好条件。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艺家驻村计划是由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发起的。政府除了为艺术家提供驻村期间的住宿、创作空间等基础设施,还采取设置专项基金、提供创作补贴等方式,激励更多艺术家参与驻村计划。并且,政府还积极搭建艺术家和乡村居民、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彼此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社会参与与资源整合模式
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属于艺术家驻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以资金、物资、场地、技术等形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提供丰富资源。例如,部分企业通过和艺术家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不但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感,还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以及社会价值。此外,个人捐赠者、艺术爱好者等也以捐款、捐物、参与活动等方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家自发与创作驱动模式
艺术家的自发参与以及创作是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核心动力。大部分艺术家因对乡村文化的深切向往与热爱,主动踏上驻村之旅,投身于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乡村生活,深入了解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与民俗习惯,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打造出既蕴含乡村韵味又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态,还提升了乡村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3]。此外,艺术家创作活动还激发了乡村居民艺术热情,更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模式
在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推进中,政府、社会与艺术家等多元主体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同发展的推动机制。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艺术家驻村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积极参与活动,为艺术家驻村增添了无限活力;艺术家们则凭借自发的热情和创作动力,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带来了崭新的元素和生命力,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模式,确保了艺术家驻村计划的顺利推进,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全面繁荣。
结束语
艺术家驻村计划属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种有效模式,其深远影响与独特推动模式值得展开深入研究,后续要继续加强政府、社会与艺术家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完善艺术家驻村计划的实施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更多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荆雯玲.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4(18):132-134.
[2]王雅慧.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驻村计划与青岛驻村实践[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24(02):97-100.
[3]杨芝,蒋攀.宁海艺术驻村有了升级版——以艺术为支点 撬动乡村产业大发展[J].宁波通讯,2021(17):48-50.
关键词:艺术家驻村计划;乡村文化振兴;影响;推动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均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导向。在这一背景下,艺术家驻村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文化复兴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1]。通过艺术家的驻留与创作,可让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舞蹈、音乐、文学等各个艺术门类也在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推动下焕发新生机,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因此,深入探索艺术家驻村计划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影响和推动模式,不仅对于政策制定者、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有助于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家驻村计划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第一是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家驻村计划通过引入外部艺术资源,与本土文化融合,挖掘再现传统艺术,促进文化遗产保存与创新,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第二是促进社区参与并提高社会凝聚力。艺术家驻村活动通过当地社区互动合作,鼓励居民参与艺术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交流互动和包容多样性[2]。第三是推动经济发展并增强旅游吸引力。艺术家驻村计划的实施通过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与投资者,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艺术家驻村计划推动模式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模式
政府在艺术家驻村计划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资金支持与搭建平台,为艺术家驻村创设良好条件。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艺家驻村计划是由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发起的。政府除了为艺术家提供驻村期间的住宿、创作空间等基础设施,还采取设置专项基金、提供创作补贴等方式,激励更多艺术家参与驻村计划。并且,政府还积极搭建艺术家和乡村居民、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彼此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社会参与与资源整合模式
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属于艺术家驻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以资金、物资、场地、技术等形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提供丰富资源。例如,部分企业通过和艺术家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不但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感,还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以及社会价值。此外,个人捐赠者、艺术爱好者等也以捐款、捐物、参与活动等方式,为艺术家驻村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家自发与创作驱动模式
艺术家的自发参与以及创作是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核心动力。大部分艺术家因对乡村文化的深切向往与热爱,主动踏上驻村之旅,投身于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乡村生活,深入了解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与民俗习惯,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打造出既蕴含乡村韵味又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态,还提升了乡村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3]。此外,艺术家创作活动还激发了乡村居民艺术热情,更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模式
在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推进中,政府、社会与艺术家等多元主体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同发展的推动机制。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艺术家驻村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积极参与活动,为艺术家驻村增添了无限活力;艺术家们则凭借自发的热情和创作动力,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带来了崭新的元素和生命力,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模式,确保了艺术家驻村计划的顺利推进,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全面繁荣。
结束语
艺术家驻村计划属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种有效模式,其深远影响与独特推动模式值得展开深入研究,后续要继续加强政府、社会与艺术家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完善艺术家驻村计划的实施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更多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荆雯玲.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4(18):132-134.
[2]王雅慧.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驻村计划与青岛驻村实践[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24(02):97-100.
[3]杨芝,蒋攀.宁海艺术驻村有了升级版——以艺术为支点 撬动乡村产业大发展[J].宁波通讯,2021(1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