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乡村振兴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数字经济如何有效赋能乡村振兴,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经济;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包括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数字化素养不高、农村地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不足、农村抗风险能力低、高精尖人才缺口较大以及相关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1]。对此,本文基于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立足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就如何全面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展开讨论。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农村地区要紧抓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在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发力,以扫除数字经济的发展阻碍,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从而高效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入相关人才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吸引资本向农村涌入,推动农村焕发新的经济活力,夯实完善基础设施的物质基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做到体贴民情、关注民生,真正对接村民的实际需求,物有所用。实现电子扫盲,增加村民对数字经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村民的科技使用能力进行培训,帮助农民把握电子科技创收方向和应用技巧。政府应建立完善积极的人才鼓励机制,鼓励数字经济相关人才向农村涌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供需结构
首先,推动科技融入农业,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使用率,推动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农业中应推广使用大型农机,提高生产效率;强化数字经济在天气土壤监测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种植,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模式,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其次,推动新的周边产业的出现,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在当前交通、信息、流通等快速发展情况下,城市与农村有了更多的交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亲近自然的生活模式将形成新的卖点,农家乐、自由采摘等经营方式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同时,充分发展利用当地特色的手工业是一个好的选择[3]。
再次,直播平台的出现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直播平台能够帮助农民对接更加广阔的市场,物流冷链的发展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们通过直播平台扩大商品的影响力,与物流冷链形成合作能够降低商品的运输成本,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且直播平台改变了以往“一对一”经营模式,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面向更多消费者。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
推动生态概念的形成,强化村民的污染处理意识。电子平台对接到更广泛市场的同时,一些新的概念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光盘行动、绿色食品等概念的出现,对人们的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网络的带动作用,对这些概念加以鼓励和引导,有助于人们确立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重要性的认识,更积极地建设美丽乡村。应当推动科技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污染处理的能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态建设更有余力。而数字经济发展之下,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们有能力使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减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应当发挥新产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广告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发展绿色产业如旅游行业等,对生态条件有所要求,由此能够带动自发性的保护,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丰富发展电子娱乐形式,满足精神需求
利用数字经济拓展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适应新时代发展,增强竞争力,焕发新活力。丰富的表达形式以及超高的人流量,为展示文化提供了便利,获得赞同也是提高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表达方式。政府应对电子平台强化监督,引导传统文化发展,助力传统文化的去芜存菁。电子平台人流量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能够在电子平台上实现进一步的扩大,政府加强重视和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应当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加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提高村庄凝聚力,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新的文化也不断更迭,反映新时代新特征,能够帮助村民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便利其与网友实现跨距离的交流,了解到更多的娱乐形式,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推动乡风建设向好发展
当地政府通过开通官方公众号与视频号等,以更加亲近的方式实现与村民的交流,同时拓宽居民的反馈渠道,更好地了解民意,让政策更加贴近民意。相对于政务系统,公众号、视频号等能够以更加亲民的形式去表达,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贴近民众需求。强化网络监督。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苗头要及时掐灭,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官方公众号、视频号等在具备官方公信力的同时,其表达形式上的创新能够起到教化启迪的作用,因此,应积极利用官方公众号、视频号对正能量进行大力宣传传播。当地政府应当主动组织开展一些线上的文化共创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发展,营造新农村新风尚[4]。
利用数字平台的互动性,形成共治局面
建立官方政务网站,实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有效对接。这项举动有利于强化政府和村民的互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政务运行的公信力。开设行政反馈专栏,利用互联网强化政务反馈机制。在网站上公开政务邮箱和相关电话,或者建立一个专门的投诉板块,有效对接百姓需求,百姓的问题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回应,使得行政工作更有效率。研发运行政务App,完善其功能,推出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农业、政务大厅等各类特色功能,推动政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村民不再需要来回跑,能够极大地便利村民的生活。推动数据库的建立完善,采集相关信息,为行政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总而言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要基于乡村振兴当前面临的挑战,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代一代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简邹玲,张阳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4,(02):18-23.
[2]刘晓菲.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经济振兴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4,(02):55-58..
[3]许霞.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经济融合及赋能[J].中国集体经济,2024,(08):5-8.
[4]麦梓朗.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化解对策[J].商展经济,2024,(09):65-68.
(作者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经济师)